B肝疫苗斷層成隱憂 民眾四大誤解恐成肝癌破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配合世界肝炎日,台灣癌症基金會公布最新調查指出,國內40歲以上族群為B肝疫苗政策施行前出生,存在疫苗接種與疾病認知的「雙重斷層」,恐成肝癌防線破口。調查顯示,該年齡層在傳染途徑、追蹤治療、藥物使用等方面,普遍存有四大誤解,若未積極篩檢與控制,將增加肝硬化與肝癌風險。
台灣疫苗政策有效 但40歲以上帶原率仍高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肝膽腸胃科醫師張家崙指出,台灣自1986年成為全球首個實施B肝疫苗全面接種的國家後,新生兒帶原率自10%降至1%以下,幼兒肝癌發生率也下降逾八成,展現疫苗政策的有效性。然而,1986年前出生的國人約有170萬人為B肝帶原者,多數未曾接種疫苗,且因缺乏症狀,常忽略追蹤與治療。
B肝帶原者若病毒持續活躍,約15%至20%會發展為肝硬化,進一步每年有約5%轉為肝癌。衛福部統計指出,每年約有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肝癌,其中七成以上與B肝有關,顯示帶原者若未接受定期監測,將可能誤入肝病三部曲。
四大迷思普遍 恐延誤治療時機
為釐清疫苗斷層世代的認知現況,台灣癌症基金會委託公信力調查單位進行全國性調查,結果顯示四大主要認知危機:
張家崙醫師分享,很多病患是「知道卻不追蹤」、「沒症狀就不理」、「藥吃一半就停」,這些錯誤觀念正是肝癌高發的隱性主因。他提醒,B肝病毒活動與肝損傷並不總是同步,定期抽血與腹部超音波檢查是關鍵,停藥需由專業評估指引,不可自行決定。
政策補破口 擴大篩檢對象強化防線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指出,B、C型肝炎是國人慢性肝病與肝癌的主因,衛生單位提供「終身一次免費BC肝炎篩檢」,並自2024年8月起將篩檢對象年齡下修至1986年以前出生者,盼能早期發現潛在帶原者,阻斷肝病發展。
吳昭軍署長強調,肝臟是沉默器官,發現症狀時往往已屬晚期,許多40歲以上民眾當年未接種疫苗,感染風險高。透過免費篩檢與後續追蹤,可有效預防肝硬化與肝癌發生,呼籲民眾主動接受檢查,也讓家人安心。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7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年輕母親抱娃鼻骨斷裂 醫師提醒傷後速檢查
(9 小時前) -
面對重大手術如何做出理性選擇?醫病共享決策 減緩患者焦慮
(11 小時前) -
小孩腳內八要治嗎?復健醫提醒觀察「2狀況」應就醫
(12 小時前) -
拇趾外翻一定是穿高跟鞋惹禍?醫籲:出現3大徵兆速就醫,避免拖久釀關節炎
(13 小時前) -
「弱勢癌症」被遺忘的角落!口腔癌、胃癌、子宮體癌、卵巢癌陷治療3大困境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