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5° / 28° )
氣象
2025-08-16 | 健康醫療網

夏季食物中毒超過三成與生食有關 醫教3招守護腸胃健康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夏季是腸胃道疾病的高峰期,正確的食物保存觀念與飲食選擇,是預防腸胃道問題的第一道防線。根據食品衛生相關研究,大部分致病菌在30-40°C時生長迅速,因此高溫高濕的環境不僅容易加速食物腐敗,也增加了腸胃感染、食物中毒及消化系統疾病的風險。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柏諺將帶大家探討夏天如何正確保存食物、生食與冰品對腸胃道的潛在影響,以及可以採取的預防策略。



夏季食物中毒三成與生食有關 來源不明冰塊也易受污染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夏季食物中毒通報事件中,超過三成與生食類食品有關,若是將受汙染的生食吃進肚子可能會有上吐下瀉、腹痛、腹脹等症狀,不得不小心飲食,例如:生魚片與海鮮可能被腸炎弧菌、李斯特菌或肝炎病毒污染;沙拉蔬菜若清洗不充分,可能殘留農藥或寄生蟲卵,如梨形鞭毛蟲(Giardia lamblia);生雞蛋的沙門氏菌感染風險高。



冰品與冷飲雖能短暫帶來涼感與舒適感,卻也對腸胃產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冷飲進入口腔後會快速通過食道,進入胃部使其血管收縮、胃液分泌減少,影響消化功能,部分人飲用冰品後會感到胃痛、腹脹或腹瀉,特別是腸胃功能本就較弱者。此外,冰塊來源不明或製冰水源被細菌污染,也是常見的食物中毒來源之一。



細菌性腸胃炎與病毒性腸炎為主要 老幼弱易有嚴重併發症



夏季腸胃道相關疾病以細菌性腸胃炎與病毒性腸炎為主。常見症狀包括腹痛或腹瀉、噁心或嘔吐、發燒或頭痛、食慾不振與脫水。嚴重者甚至需住院治療或補充點滴,某些特定族群如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若腹瀉導致電解質失衡,可能引發更嚴重併發症。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細菌性腸胃炎潛伏期可短至數小時,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的食物中毒;也有些病毒如諾羅病毒,即便食物外觀看起來正常,也可能具有極強的傳染力。



避免風險、正確保存、注重衛生 守護腸胃三要素缺一不可



要在炎夏中維護腸胃健康,需從「飲食選擇」、「保存方式」與「個人衛生」三方面著手,才能遠離腸胃不適,守護全家的健康。



1. 避免高風險食品



•減少生食海鮮、生雞蛋或未煮熟肉類的攝取



•沙拉盡量現切現吃,避免隔餐食用



•冰品與飲料盡量選擇有標示與冷藏設施完善的店家



2. 正確保存食物



•剩菜剩飯應於兩小時內冷藏



•食物回溫後需完全加熱(中心溫度至少達到70°C)



•定期清潔冰箱,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不喝來源不明的飲用水或冰塊



3. 注重個人與廚房衛生



•飲食前後確實洗手



•切菜板與刀具分開處理生熟食



•定期消毒廚房設備與儲存容器



原文出處:國泰醫訊287期


【延伸閱讀】

5月—10月是食物中毒高峰! 「冰箱保存5個小撇步」降風險

腹痛、嘔吐和水瀉 「食物中毒」還是「胃腸型感冒」?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9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