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5-09-06 | 健康醫療網

每天走路卻越走越痛? 專家:臀肌不啟動髖關節恐提前老化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大家都知道,多爬樓梯對健康有益。那麼,你可知道,上下樓梯的時候,髖關節得承受多大的負擔呢?



答案是我們體重的6 ∼ 7倍。上下樓梯的時候,僅靠一隻腳支撐身體的瞬間不斷重複。隨著我們每跨出一步,就有那麼多重量落在單邊的髖關節上。



順道一提,步行時單邊髖關節的負載為體重的2 ∼ 3倍,跑步時則是體重的3 ∼ 6倍;至於跳躍,則是體重的2 ∼ 4倍。可見上下樓梯其實是強度很高的運動。



因此,一旦行徑失調,髖關節在上下樓梯時就會特別有感、特別吃力。



如果有這樣的症狀,可能是支撐髖關節的臀部肌肉出了問題。



保護髖關節 先讓臀大肌與臀中肌動起來



髖關節是靠臀部肌群支撐的關節。臀大肌在髖關節上屈曲、伸展時會用到。它負責支撐骨盆,讓我們上下樓梯或跑步的時候,即便重心瞬間轉移也不致跌倒。然後,穩定骨盆,讓它不會左右晃動的是臀中肌。因為有這些肌肉的幫忙,加諸在髖關節的負擔也減輕了。然而,這些臀部肌肉很容易因為運動不足而萎縮,隨著年齡的增長,還越來越僵硬。



這些都是臀部肌群的特徵。光是要維持肌肉,就得給足很多的能量,算是高耗能的組織。一整天坐著,幾乎不會用到下半身的生活,大腦會自行判斷「不需要」下半身的肌肉,於是,包含臀肌在內的下肢肌肉會流失得更快。



即便是年輕人,只要長期運動不足、懶得活動身體的話,也會跟老人家一樣,有個沒肉、下垂的「扁平屁股」,這絕對是我們不樂見的結果。



避免運動傷害 先破解「代償機制」陷阱



生活中,持續不使用某塊肌肉的話,身體會自行調整,找另一塊肌肉來取代它的功能,啟動所謂的「代償機制」。



代償只是暫時的適應機制,為了彌虛弱、受損的部位,讓原本不會用到的關節或肌肉幫忙完成任務。然而,一旦養成這個習慣,原本該工作卻不工作的關節或肌肉只會更加虛弱,失去柔軟度。相反地,不該工作卻一直工作的關節或肌肉則因為過勞而發炎或受傷,也變得十分僵硬。換句話說,代償是引發肌肉攣縮、關節行徑失調的導火線。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舉深蹲的動作來做說明。當我們腰往下沉、屁股往後坐,進行深蹲的時候,如果髖關節和踝關節的活動度是正常的,便可以確實蹲得很低,沒有問題。然而,當我們的髖關節和踝關節不夠靈活,或是哪裡感覺到痛時,要蹲低就有困難了。這時如果堅持硬要往下蹲的話,膝蓋便會不自覺地往內扣,啟動代償機制。



代償讓膝蓋的動作過大,脫離正常軌道,膝關節的負擔增加不說,還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擺脫腰痠關鍵 啟動臀部肌群正確方法這樣做



持續過著不會用到臀部肌群的生活,取而代之、過度勞動的,將會是它隔壁的腰側肌肉。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一旦開始訓練臀肌,一定會出現的反應就是「腰好痛」。這便是平常沒在使用臀肌,臀部都不工作的最好證明。



話說,平日裡我們要怎麼鍛鍊臀部肌群呢?首先,你可以「多爬樓梯」在車站或商場裡,盡量不搭手扶梯或電梯,過馬路時也盡量走陸橋,光這樣就可以訓練到臀肌了。



「我每天都認真地走上兩個小時耶。」或許有些中、高年齡的人是這樣。然而,遺憾的是,光是在平地上走的負重強度,對下半身而言是不夠的,不足以鍛鍊到我們的臀肌。更何況,走路一直重複相同的動作,長時間下來,只會讓肌肉之間的勞逸不均更加惡化,反而變成引發髖關節疼痛的原因。



有運動習慣是好事。但是,「散步的隔天每每感到腰不舒服」的人,也請關注一下你的臀部肌群。不妨把陸橋或有著長長階梯的神社,安排進你散步的路線中,多爬樓梯鍛鍊臀肌。



本文來源:《不老,從髖關節開始》,方舟文化



每天走路卻越走越痛? 專家:臀肌不啟動髖關節恐提前老化


【延伸閱讀】

髖關節骨折一年死亡率逾2成! 專家籲:「整合式照護」刻不容緩

髖關節疼痛以為拉傷竟需置換關節 「1手術」助迅速重返職場與運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0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