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8° )
氣象
2025-10-04 | 健康醫療網

人類智商首度下降!研究揭「兒時人際危機」正在改變孩子大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疫情過後,孩子們過得不好……



從1905年智力測驗發明以來,人類智商首次出現下降,



嬰幼兒語言發展遲緩、孩子智商下降、青少年孤立無援,連母嬰情感連結都少了一半……



而問題的根源,正是驚天動地,卻無聲無影的「兒時人際危機」!



決定智力、韌性與人生幸福 兒時人際關係是關鍵



過去數十年間,科學界逐漸凝聚共識:從健康的腦部發展、出色的學業表現、不屈不撓的韌性到一生的幸福與成就,其中的關鍵就是兒時的人際關係。充滿愛的人際關係不僅讓人更聰明,還能促進整體健康與長壽,影響既深且遠。二○二三年,美國醫務總監墨菲(Vivek Murphy)在一份針對青少年和成人的諮詢報告中提出警告:當前「寂寞與孤獨流行」,妨害身心健康,而社交聯繫與社區歸屬則有助於療癒和修復。



缺乏愛與陪伴 改變孩子的大腦與人生



人與人之間充滿愛的關係,正是許多孩子所缺乏的,不論是對孩子來說、還是對整個世界而言,帶來的後果都不堪設想。在新冠疫情之前,美國每五位學童中,就有一位沒有大人照顧。二○二○年,四四%的中學生表示感到孤立無援、缺乏大人和同儕支持,這比例比十年前高出一倍。哥倫比亞大學的新冠與母嬰健康研究指出:疫情高峰期出生於紐約長老會摩根史坦利婦幼醫院的新生兒,每十位就有八位與母親不親,令人震驚,而且情況越來越糟。



疫情下的孩子更孤單!研究:恐影響心理發展



從小就人際疏離的情形日漸頻繁。現代家戶人口越來越少,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孩子成長過程中缺乏手足陪伴,既不常跟爸爸媽媽的朋友往來、也缺乏大人開導,而且很少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戚互動。跟十年前相比,孩子與同伴面對面相處的時間減少了六成,出門玩耍的時間比爸爸媽媽小時候少了一半。孩子不知不覺就沉浸在螢幕的孤獨世界裡,螢幕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庇護所,爸爸媽媽也常常往裡頭尋求慰藉。過去十年來,少年寂寞的比例翻倍,許多孩子行程滿檔,根本無暇結交朋友,這是過度重視成績、升學競賽提前開跑的後果。還有些孩子生活失序,時常遭受大人忽視。



全球新冠疫情讓問題雪上加霜,幼童更缺乏陪伴,情緒困擾和心理健康問題與日俱增,從而波及家庭和教育工作者。目前已有證據顯示:疫情導致的疏離和焦慮讓幼童語言發展遲緩更甚以往,與此同時,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隔離和壓力讓青少年的大腦加速成熟,在此之前,只有長期身處逆境(例如遭受忽視、家庭功能失調)的孩子,才會出現這種「大腦年齡」加速改變的現象。



人類智商首度下滑 「兒時人際危機」恐是隱形殺手



疫情損害健康,不僅導致平均壽命縮短,還可能造成人類智商倒退,新出爐的證據顯示:自從一九○五年智力測驗發明以來,人類智商首次出現下降──儘管以智力測驗來看待人類智力仍有瑕疵,但智商下降依舊是重大的變化。而這些問題的根源,正是驚天動地、無聲無影的兒時人際危機,影響深遠、危害於無形,但卻罕見談論,遑論呼籲解決之道。



人際智商是學習基石 科技應輔助而非取代



在開展教育觀改革時,我們必須體認到:幼兒的成長環境各式各樣,並不侷限在教室之內,包括家裡、遊戲場、幼兒園、托育中心,以及與親友、導師、教練、老師、鄰居、信仰領袖等人組成的人際圈。因此,視人際智商為學習基石而花心力培養時,勢必要多管齊下。



數位至上的環境中還是能發展人際關係與連結,只是照顧者和教育者必須承擔獨一無二的責任。想要在人際關係的培養中注入科技,就必須謹慎權衡科技帶來的好處與孩子全面的發展。家長和照顧者必須監督自己與孩子對垃圾科技的使用,以確保科技能與真實世界的經驗相輔相成,後者對社交養成、情緒發展、身體發育至關重要,當面互動、戶外遊戲、動手實作永遠占據優先地位。科技正在左右幼兒的人際關係,因此,找出明智、中庸、合乎倫理的使用方法,才能維持人際關係的溫暖和真實。



本文來源:《人際智商:讓孩子學得更好的教養新關鍵》,先覺出版社



人類智商首度下降!研究揭「兒時人際危機」正在改變孩子大腦


【延伸閱讀】

培養孩子的情緒智商 專家公開「支持情緒腦發展的策略」

同理心時有時無 是個自私的人?研究:大腦「2面向」守護自身情緒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3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