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2° / 19° )
氣象
2025-11-20 | 健康醫療網

抗生素引發史帝文強生症候群 研究: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增5.6倍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50歲的江小姐十七年前因婦科感染服用抗生素,引發罕見且嚴重的藥物過敏─史帝文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全身出現紅疹與水泡,住院治療一週後症狀緩解出院。過了不久,他出現全身疼痛、眼乾及口乾等症狀,雙眼幾乎無法分泌淚液,確診乾燥症,所幸及早診斷治療、控制病情,持續追蹤照護中。臺中榮總研究團隊一項全球首篇以大數據分析探討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毒性表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與自體免疫疾病風險關聯的研究,發表於國際過敏與臨床免疫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Allergy》,為臨床醫師提供重要疾病預警訊號。



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同致病機轉 病程凶險



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主要原因是抗癲癇藥、抗生素、止痛藥等特定藥物引發。台灣每年約有25位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病人、10位毒性表皮溶解症病人,死亡率分別為20-30%及近50%,病程凶險。過往醫學界認為這兩種疾病僅是短期劇烈過敏反應,但臺中榮總研究指出,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與自體免疫疾病有共同致病機轉,包括T細胞異常活化、特定HLA基因型易感性,會造成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研究發現,即使在兩病發作後九年以上,患者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仍持續偏高。



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兩者病後免疫疾病風險增加5.6倍



臺中榮總研究團隊透過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2002年至2020年全台38萬病患資料發現,急性過敏風暴後,患者面臨長期免疫系統危機:曾罹患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或毒性表皮溶解症的病人,日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比一般人增加5.6倍。其中罹患紅斑性狼瘡機率高達14.8倍,乾燥症機率增加5.3倍。值得注意的是,發病後第一年內罹患紅斑性狼瘡的風險更飆升逾180倍。



抗生素引發史帝文強生症候群 研究: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增5.6倍



兩疾病與基因遺傳有關 提高警覺外也可經基因檢測來預防



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陳韻文醫師提醒民眾,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的病因和基因遺傳有關,若民眾家族曾有相關病史,可透過基因檢測確認來預防。曾經罹患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或毒性表皮溶解症的病患,若有持續性乾燥、關節痠痛、皮疹或不明原因疲倦等症狀,也務必提高警覺,主動就醫告知個人病史,以利醫師快速釐清病因。



臨床建議急性期後定期篩檢 以利早期發現與治療



此外,臨床未來面對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病人,應於其急性期恢復後提供定期自體免疫疾病篩檢建議,特別是出現「乾」、「痛」、「疲倦」等非特異症狀者,以利早期發現與治療。臺中榮總數位醫學部主任也是過敏免疫風濕科專家陳信華醫師說明,目前臺灣乾燥症的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有6人,治療方式以外用藥與口服藥為主,亦有臨床試驗進行中。建議及早就醫,可有效緩解症狀並提升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世衛: 1/6細菌感染出現「抗生素抗藥性」 每年百萬人死亡成全球危機

別亂吃!止痛藥、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 一文看懂三者作用、差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8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