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癌友打造個人化「運動處方」! 習慣健康國際獲頒《癌友友善公益標章》
潮健康/全球大健康論壇報導
為癌友打造個人化運動方案 習慣健康國際再獲「癌友友善標章」
習慣健康國際於《2023全球大健康論壇》獲頒「癌友友善公益標章」;今(2024)年再獲殊榮,二度蟬聯「癌友友善公益」健康平台。習慣健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胡孝新表示,國人健康意識抬頭,保有養「生」知識的同時,更應身體力行養「身」;尤其對癌友族群而言,建立運動習慣是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的一大關鍵。
胡孝新指出,習慣健康國際致力於建立教練與癌友的溝通橋樑、了解癌友狀況與客製化運動訓練,並鼓勵其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好習慣以正確、耐心且富熱忱的教學方式,透過肌力訓練、心肺耐力訓練、身體柔軟度訓練等方面幫助癌友。另外,我們也講求『個人化運動處方』,為癌友們建立可負擔、可執行的運動方案!」
癌友也需要「運動處方」 發現乳癌後不能訓練肩部?
胡孝新解釋,所謂個人化運動處方,並非只是單純地增肌減脂,而是讓癌友釐清運動帶來的風險,避免過度訓練導致傷身。以運動科學的定義來看,「促進運動表現」意指將身體的活動度推至極限;不過,訓練強度若過於躁進,且忽略運動傷害對身體造成的衝擊,反而容易造成運動表現下降、訓練效果不如預期。
「將上述道理放到癌友們身上也是如此。教練必須掌握癌友的疾病、症狀,進一步對其訓練菜單做客製化,避開強度過高、或對特定部位造成傷害的項目。舉例來說,乳癌患者並不適合積極訓練肩部,反而應該先從下肢部分去鍛鍊。」
胡孝新強調,透過一對一的訓練模式,教練可以完整掌握癌友每個階段訓練的強度,並隨當下的身體狀況做滾動式調整,如此才能有效地促進癌友的循環代謝,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癌友重返賽場挑戰極限運動? 3原則減少運動傷害
許多癌友都希望痊癒後能恢復體力水準,甚至挑戰體能負荷較高的運動項目,如滑雪、攀岩、登山等,在專業協助訓練與規畫之下,的確有機會重返運動場。胡孝新以「攀登玉山」舉例,可行走路線就包含前鋒、西峰、主峰、北峰、東峰等,癌友可以依照自身狀況規劃想要攀登的路線,並非聽到攀爬玉山就先喊卡。
胡孝新說明,癌友在嘗試較為劇烈的運動項目前,有三個大前提務必遵守:第一是遵照醫囑服藥、治療,運動與治療並行、兩者不能偏廢;第二是漸進式的運動模式,例如想爬百岳,可從近郊的登山步道開始練習,而非越級打怪,避免運動傷害。第三則是生活型態的調整,掌握「吃營養、做運動、多睡覺」基本原則。
「沒有『不適合』癌友的運動項目,但若在不了解自身病情的狀況下,貿然嘗試難度過高的項目,對癌友來說反而『什麼運動都不適合』!」
台灣運動風氣低靡?跟風與退流行的民族性
在運動醫療領域耕耘14年之久,胡孝新也察覺台灣運動風氣始終不及歐美甚至特定亞洲國家,可能與地區文化民族性有關。「我曾經與一位日本健身協會的理事長對談,對方表示:『日本的健身風氣比台灣差,但整體運動風氣卻比台灣好』。一開始並不明白理事長的意思,回國後才豁然開朗:追根究柢是因為台灣人太愛『跟風』!」
胡孝新觀察到,國人喜歡購買健身房會員,使用健身器材以達到運動目的;反觀日本人卻是因為熱愛某項運動,需要強健體魄才上健身房。換言之,「健身不是目的,生活才是目的」,為了讓生活有更多運動樂趣,所以回到健身房去鍛鍊。若是一味追逐流行,不僅失去運動的樂趣,熱潮一退也難保繼續維持原有的訓練熱忱。
「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與教練們提醒,要傳遞正確的運動目的傳達給學員,兩人應該是一起『玩運動』,而不是逼迫學員接受難度太高的菜單。大多數人並沒有想參加奧運得獎牌!」胡孝新表示,當學員把運動視為日常,並內化成為習慣,自然而然願意接觸更進階的訓練模式。
癌友練對比常人更健康? 不運動才是健康大敵
習慣健康國際透過網路視訊教學,以及持續擴張的實體教學,期盼在日後成為全台灣人的健康平台。胡孝新表示,希望藉由建立運動的好習慣,讓癌友重拾體力、並更有餘裕對抗疾病。運動並不只限於刻板印象中的按表操課,而是透過「玩運動」的理念,協助癌友客製化打造運動菜單,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更有意識,最終把運動融入生活成為日常。
最後,胡孝新呼籲:「多年與癌友接觸的經歷,讓我看到不少患者透過運動,擁有良好的身體狀況,甚至比起一般人更加健康。因此,我們不該將癌症『妖魔化』,不當的生活習慣、不運動才是每個台灣民眾最大的敵人!」
延伸閱讀
生理期能吃冰嗎?中醫:依個人體質而定 「2種人」別吃為妙
30歲女身體無恙!胃鏡卻「突現5公分腫瘤」 醫示警:9類人應定期篩檢
最新健康新聞
-
-
公務員中風後失語!「智能復健」重塑口語功能 3個月見成效
(8 小時前) -
秋季食補正當時!網友激推8大進補食材 水果就占了3項
(8 小時前) -
馬偕醫院引智能藥櫃 民眾接種這3款疫苗不再大排長龍
(8 小時前) -
輕生公務員沒蓋白布、輪椅送醫 邱泰源承認:作法不對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