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檢不只為了早期發現!醫示警「這種息肉」易癌化 1公分內就要小心
大腸息肉與大腸癌篩檢的健康資訊
大腸癌的流行現況
大腸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約有一萬人確診,超過五千人因此喪生。根據統計,如果能夠在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顯示出早期篩檢對存活率的重要性。特別是50歲以上的民眾屬於高風險族群,應格外重視大腸癌的篩檢。
定期篩檢的重要性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兩年可接受一次免費的大腸癌篩檢。這項檢查通常包括糞便潛血測試,以檢查是否存在潛在的出血情況。如果測試結果為陽性,則應立即安排腸胃鏡檢查。及早篩檢不僅可以發現早期癌症,還能在發現息肉時即刻切除,從而阻止癌前病變的進一步發展。
大腸息肉的種類與風險
大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病變,平均每十人中有七人可能擁有息肉。息肉的類型不同,其中腺瘤型息肉具有較高的癌變風險,約20%的腺瘤型息肉會逐漸演變為大腸癌。台大醫院的研究指出,50歲以上的男性約有三分之一、女性則約五分之一的檢查中會發現腺瘤型息肉,這類息肉如果未及時切除,癌變的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腺瘤性息肉的特徵與檢查建議
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和組織結構是評估癌變風險的指標。研究顯示,腺瘤型息肉超過1公分,或絨毛成分超過20%的情況下,癌變機率增高,每年轉變為大腸癌的機率達2.5%。因此,建議從30歲起開始定期進行腸鏡檢查,並每2至3年篩檢一次,以降低癌症風險。
中央型肥胖與大腸健康的關聯
中央型肥胖(腹部肥胖)與腸道健康密切相關。研究顯示,中央型肥胖會增加腸癌風險,因此維持健康的體重、平衡飲食及適度運動是降低大腸癌風險的有效措施。不僅如此,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助於維持整體健康,對於保護腸道尤為重要。
對於大腸癌篩檢的倡導
為了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建議50至74歲的民眾每兩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檢查結果異常時應即刻安排腸鏡檢查,從而及早發現腸道病變,提高治療成功率,減少進一步病情惡化的風險。
總之,大腸癌的預防從定期篩檢開始,搭配健康的生活習慣,能有效降低罹患風險。每個人應當重視自身的腸道健康,透過科學的篩檢和管理,維護身體的健康與活力。
延伸閱讀
長期盯螢幕小心視力下降!眼科醫「眼睛最愛的5大營養素」 這類油多有幫助
被虎頭蜂螫傷20多處 回天乏術!醫師授「4方法避蜂」:宜穿淺色衣物
最新健康新聞
-
-
麻疹疫苗哪裡可以打?自費價格多少?醫揭「1關鍵」判斷你是否該補打
(40 分鐘前) -
天然成分一定最好嗎?專家直言「保養品迷思」:恐反增皮膚過敏風險
(40 分鐘前) -
麻疹預防6重點一次看 中醫師:確診後「皮疹順發才能減熱毒」
(1 小時前) -
孩子在學校沒有朋友? 臨床心理師教「迅速融入同學圈4技巧」:立刻改善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