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6 | 每日健康

早發型大腸癌「藏身」這裡!血便小心是它的預告 70%存活率關鍵在這

大腸直腸癌被形容為「最會搞突然襲擊的鄰居」,常在不經意間悄悄現身,等出現腹痛、血便、體重減輕等症狀時,往往已進入較晚期,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其實,只要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就能大幅提高早期發現率,進而爭取更好的治療預後。醫師指出,腸道內視鏡檢查被公認為診斷大腸直腸癌的「金標準」,能即時發現可疑病灶,必要時可進一步進行切片檢驗,大幅提升診斷準確性。


早發型大腸癌「藏身」這裡!血便小心是它的預告 70%存活率關鍵在這


近年「早發型大腸癌」的病例明顯增加,指的是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下的族群,且初期多無明顯症狀,容易被誤認為痔瘡或腸胃炎。這類型癌症與不良飲食習慣、久坐、缺乏運動及家族病史等有關。醫界呼籲,年輕族群若出現反覆血便或不明腹痛,應儘早就醫檢查,避免延誤診斷。此外,高位直腸癌因位於直腸上段,症狀與治療方式與其他類型略有不同,但若能及早發現,五年存活率仍可達七成以上。


血便雖然是常見症狀之一,但不應簡單視為痔瘡造成。醫師提醒,任何形式的血便,包括少量、偶發性,或伴隨腹痛與排便習慣改變的情況,都應引起重視。若能透過大腸鏡檢查確認病灶位置並進一步處理,將有助於提高治癒機會。對於有家族史者,建議可提早安排篩檢時間,並與醫師討論適合的追蹤頻率與方式。



臨床上不乏年輕病患誤認症狀、延誤就醫的案例。例如,一名47歲女性長期以為自己只是痔瘡發作,直到腹痛與血便加劇,才就醫檢查,最終被診斷為高位直腸癌且已有肝轉移。所幸發現不算太晚,配合治療後五年存活率預估仍有七成。醫界再次強調,面對大腸直腸癌,定期篩檢與健康生活習慣是防治關鍵,尤其年輕患者人數攀升,更需提高全民對此疾病的警覺心與識讀力。



延伸閱讀
蓋棉被、熬夜追劇會導致白內障?醫師這樣說 恐增加「黃斑部病變」風險
男性也有更年期!醫示警「6徵兆」別忽視:變胖也是警訊之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