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5° )
氣象
2025-04-29 | 每日健康

頸動脈剝離中風隱憂!這些情況小心「血管危機」 40歲以上更易發生

你知道嗎?頸動脈不只是輸送血液的重要道路,有時也會「鬧脾氣」,出現剝離現象。頸動脈剝離是指血管內膜與中膜之間產生裂隙,血液滲入形成血腫,影響正常血流,甚至引發腦中風。醫師提醒,40至50歲族群為高風險年齡層,一旦出現頭暈、說話不清或四肢無力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診斷,以防後續併發症。



頸動脈剝離中風隱憂!這些情況小心「血管危機」 40歲以上更易發生

頸動脈剝離的誘因包括車禍、運動外傷、劇烈頸部扭動等外力傷害。專家建議,日常應避免頸部劇烈動作,運動時要做好暖身與保護措施,降低受傷風險。此外,日常良好姿勢與脊椎保健也不可忽視。特別是在健身、打球等激烈活動中,更要注意避免過度拉扯或突發撞擊頸部。


維護血管健康的基本原則包括規律運動、均衡飲食與控制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醫師指出,這些慢性病若未妥善管理,會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剝離與中風風險。定期健康檢查,特別是頸動脈超音波檢測,有助於早期發現血管異常,及早介入治療,減少重大心腦血管事件發生。


根據世界中風組織資料,每年全球約有1,200萬人中風,而腦血管疾病在台灣也長年位居十大死因之一。國民健康署提醒,及早預防、識別頸動脈剝離及其他血管問題,正是降低中風風險的關鍵。專家呼籲,從日常保護做起,關注自身血管健康,才能為未來的健康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延伸閱讀
蛀牙竟成舌癌元兇!歌手切除3分之1舌頭 醫:恐因咬合不正、潰瘍
流感疫情疑升溫!醫「3小時驗出3陽性」:有4症狀快就醫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