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新突破!台大研究:婦女難受孕,原來是腸道「這隻菌」在作怪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腸道菌和身體各個器官、重要機能息息相關,可能會誘發各種疾病的產生,包括糖尿病、肥胖、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等等。台大醫院公佈最新研究發現,特定的腸道菌會干擾排卵週期,造成不孕。這是國際間首次發現特定腸道細菌與不孕症的關聯。
這項成功揭示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progesterone)代謝異常的研究,是由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美州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殷儒領導的研究團隊所進行。已於2024年11月7日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腸道微生物》(Gut Microbes)。
研究:腸道「無害梭菌」影響黃體素濃度
陳美州表示,黃體素是確保胚胎順利著床和正常懷孕的關鍵荷爾蒙,一旦體內含量不足,常造成試管嬰兒治療失敗和早期流產。在人工生殖治療的過程中,通常可以藉由口服、陰道栓劑或注射等不同形式的黃體素,補不孕症患者的不足,完成子宮內膜整備,但吸收效果明顯存在個體差異。
尤其是口服黃體素,有的人即使接受標準或更高劑量的黃體素,血液和組織中的濃度依然不足,導致胚胎著床失敗或流產的風險增加。為何吸收效果明顯存在個體差異?研究團隊針對14名年齡在20至40歲、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不孕症婦女腸道菌叢中,發現一種特殊腸道細菌,能代謝黃體素並透過肝腸循環影響其在血液中的濃度。
此特殊腸道菌名為「無害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江殷儒解釋,無害梭菌其實普遍存在人體腸道,過去一直被視為無害,後來才發現其也可能偶爾影響腸胃炎、敗血菌的發生;此次研究團隊利用接受治療的不孕症婦女的糞菌,經小鼠實驗證實,無害梭菌會干擾小鼠的動情週期與卵泡發育,影響黃體素濃度。
飲食多樣化增加腸道好菌有利受孕
江殷儒表示,此研究不僅為不孕症治療帶來嶄新的醫療策略,也強化了腸道菌叢對生殖健康影響的研究基礎。研究團隊希望透過更大規模的臨床實驗來找出無害梭菌對不孕症的影響力有多大?是否能夠在不破壞人體腸道菌叢的平衡之下、透過抑制無害梭菌來改善菌叢,讓口服黃體素發揮效益。
陳美州建議不孕症婦女,應該注重飲食多樣化,並積極增加蔬果攝取,藉此提升腸道健康與菌叢的多樣性。雖然目前對於飲食與不孕症之間的關聯尚缺乏更多確證性研究,但維持均衡的飲食不僅有助於整體健康,也可能對生育能力產生正面影響。
文/邱玉珍、圖/何宜庭
最新健康新聞
-
-
如何理解並引導失智症患者?從「ABC行為理論」與「4R原則」學會有效應對
(47 分鐘前) -
歡慶台灣棒球隊世界冠軍 嘉義市衛生局祭出打1送2聯名款乖乖
(4 小時前) -
7旬婦走路卡卡還解尿困難 神明指示「勇敢就醫」驚見嚴重子宮脫垂
(4 小時前) -
大腸鏡檢查「常見6大QA」:哪些人需做?檢查費用?健保有無給付? 一次解答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