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4-12-13 | Heho健康

陳文茜罹患惡性黑色素瘤第四期!醫:掌握「5原則」助早期發現

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陳文茜日前透露肺腺癌復發,昨天深夜她在「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臉書粉專表示,切片之後發現不是原來多數醫生判斷的肺腺癌,而是更惡性的黑色素瘤,且是第4期已擴散到多個器官。

陳文茜2019年被診斷出肺腺癌後,2023年再遭遇白血症,此後即常在臉書分享抗病的心情,原以為病情趨於穩定,因長期服用類固醇,經美國醫師提醒回國做進一步檢查,發現疑似肺腺癌復發,且已轉移到肝臟及骨盆腔。

當準備接受治療時,有位名醫告訴她「有千分之一的機會,可能是隱球菌感染,而非Cancer(癌症)。 」不過因為擴散太快,不符合常理。於是陳文茜決定接受百萬分之一的切片手術,昨天結果出爐確診罹患更惡性的「黑色素瘤」,而且已是第4期。

黑色素瘤是什麼?

黑色素瘤是一種皮膚癌,發生率和發生形式和人種有關,白種人的發生率遠高於黃種人和黑人。根據台灣癌症網衛教文,黃種人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與白種人不同,白種人好發於日曬部位,而黃種人以四肢末端居多,尤其特別好發手掌腳掌。

一般的皮膚癌以老年人居多,但黑色素瘤的年齡分布從小寶寶到老年人都有可能。臨床上依其發生情形分成4種類型:

  • 惡性黑色素瘤:好發於陽光曝曬位置。
  • 表淺散播型黑色素瘤:西方人較常見,可發生於全身各處,男性常見於頭頸於軀幹,女性則易發生於下肢。
  • 結節型黑色素瘤:可發生於身體各部位,發生年齡較輕。
  • 指端黑色素瘤:東方人最常見,易發生於手、足腹側及指端下緣。

黑色素瘤致死率高,及早發現很重要

黑色素瘤早期可能與一般的痣看起來一模一樣,但惡性度卻名列前茅,早期治療、早期切除不致於變得太棘手。若已經診斷確定是黑色素瘤,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訂定不同的治療計畫,如只是位於皮膚表層,切除即可。如已經侵犯較深層皮膚,病灶切除後還要考慮做淋巴結廓清術。對於已有全身性轉移的患者,要接受進一步的化學治療或是放射線治療。但目前大多數的黑色素瘤對這些治療的反應並不理想,所以自我篩檢更顯重要,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資深主治醫師吳育弘表示,黑色素瘤雖然只佔台灣皮膚癌7%左右,但是因為極易轉移,惡性度高,而且對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反應都有限,因此造成的死亡率很高,因此全世界皮膚科醫師都致力於發展早期診斷,希望能藉由早期手術治療來提高治癒率。



掌握「ABCDE」5原則自我檢測

吳育弘強調,大多數的皮膚癌都可以從身體的皮膚外觀觀察變化,要瞭解皮膚腫塊是否為良性或惡性的一個簡易判別方式,對民眾而言,可用簡易的ABCDE 來自我篩檢。ABCDE的英文分別為「Asymmetry」、「Border」、「Color」和「Diameter」、「Elevation」,中文意思為「不對稱性」、「邊緣」、「顏色」、「直徑」和「隆起」。

  • A (asymmetry):不對稱性。惡性腫瘤大多看起來不對稱。
  • B (border):邊緣。惡性腫瘤大多邊緣不平滑、不規則。
  • C (color):顏色。惡性腫瘤大多邊顏色不均勻。
  • D (diameter):大小。後天發生的腫瘤直徑超過0.6公分要特別注意。
  • E (elevation):隆起。惡性腫瘤生長快速,會在數週至數個月內快速隆起。

他指出,皮膚位於身體最表面,因此皮膚癌最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只要做好防曬,定期檢查自己的皮膚,看看黑痣有沒有變化,有問題時儘早請皮膚科醫師診治,就能避免黑色素瘤威脅自己寶貴的生命。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艾蜜莉

諮詢醫師: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資深主治醫師吳育弘

參考資料:台灣癌症防治網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