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咳不停是感冒 or 過敏?4大症狀教你分辨 中西醫師觀點一文看懂

在過敏常見症狀中,有許多會與感冒相似,導致較難辨別。醫師指出,分辨的方式除了咳嗽外,要留意上呼吸道症狀,像是是否有喉嚨痛、鼻涕與痰的濃稠度等,或是有無發燒與肌肉痠痛。中醫師也提出 5 大建議,平時可保護呼吸道,像是飲食可多選白色食材,如山藥、蓮子等;少吃生冷、甜膩食物;每週也可喝 1~2 次潤肺茶等。
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代理主任胡皓淳說,咳嗽是不少疾病的常見症狀,而造成咳嗽的原因也很多,包括感冒、過敏;另外,胃食道逆流或是特定高血壓藥物,也可能造成持續咳嗽的狀況。
喉嚨痛、發燒或肌肉痠痛 耳鼻喉科醫:鼻涕較濃稠也與感冒有關
當咳嗽時,要如何分辨是感冒或過敏,胡皓淳表示,可看到其他上呼吸道症狀,像是喉嚨痛、痰及鼻涕顏色是否較濃稠,還有發燒或肌肉痠痛等,都可協助判斷可能是感冒引起。
另外,胡皓淳說明,過敏不只會造成咳嗽或鼻部症狀,嚴重也會導致眼睛癢或容易流淚等。
改善上,胡皓淳建議,最重要的還是要先知道過敏原後,減少接觸,舉例來說,像是春夏常見的花粉,或是塵蟎、貓狗毛等,症狀較嚴重時也建議要以藥物控制,包括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等,可有效控制鼻症狀。
不過,在過敏族群部分,胡皓淳說,理論上年紀愈大、免疫力愈差者,過敏反應會愈少,因此偏年輕的患者造成的明顯症狀會較多一些;但診間會看到從長者到年輕人都有。
日常 4 方式預防過敏 中醫師:可吃白色、潤肺食材
中醫觀點而言,中醫師林巧薇提到,感冒性咳嗽通常會在一至兩週內改善、過敏性咳嗽會反覆發作,可能長達數週、甚至數月,或每逢換季或特定環境就出現;但「是否反覆在同樣時間或環境下發作?」則是關鍵。
平時的保養要如何預防過敏發作,林巧薇表示,中醫講求「肺為嬌臟,惡寒惡燥」,尤其是過敏體質者,肺氣虛弱,更容易因氣候變化或外界刺激而引發咳嗽、鼻塞、氣喘等過敏症狀。日常可從 4 大方面著手:
- 養成規律作息:林巧薇提到,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早睡有助於氣機調暢、養護肺陰,因此建議晚上 11 點前入睡,避免熬夜與過度勞累,提升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
- 減少刺激源:中醫師建議,早晚溫差大時,可戴口罩保暖,尤其是晨跑或騎機車時,避免冷風直吹肺竅;避免長時間吹冷氣、進出冷熱環境反覆刺激;冷氣房中可使用加濕器或放水盆,避免過乾傷肺。
- 飲食潤肺健脾:林巧薇說,可選白色、潤肺、健脾食材,如白木耳、百合、山藥、蓮子、杏仁、梨子等。並少吃生冷、寒涼、甜膩食物,包括冰品、手搖飲、炸物或乳製品,因其容易損傷脾胃與加重痰濕,導致肺失宣降、氣管會更敏感。
- 固表防風茶飲:中醫師表示,每週可喝 1 至 2 次潤肺茶,包括「黃耆防風茶」可提升免疫、固表防風,改善反覆感冒與過敏體質。
林巧薇提到,中醫調理工具常用針灸、耳穴、敷貼法,以常聽到的「三伏貼」為例,會在夏天用溫熱藥貼刺激背部特定穴位,有助減少冬季咳喘與過敏發作頻率。
林巧薇再次提醒,咳嗽特性與症狀表現有多種,若以乾咳為主,且常在夜間、清晨或大笑時發作,也沒有明顯的感染症狀,可能就要懷疑是過敏引起的氣道敏感。
文/張乃文、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代理主任胡皓淳、京都堂中醫師林巧薇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補充營養品注意!「吃這類」以為防老護心 醫示警:恐增前列腺癌風險
(2 小時前) -
關山天后宮浴佛節推廣健康生活 衛生所宣導吸菸有礙健康受好評
(3 小時前) -
男子突發呼吸困難 檢查竟是皰疹性腦膜炎
(3 小時前) -
向白衣天使致敬 嘉縣護理師公會慶護師節
(4 小時前) -
慶祝2025年國際護師節表揚優良、資深護理人員 黃敏惠獻上祝賀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