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重症死亡數超過流感!10 月起第一波公費疫苗針對 10 類人

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死亡人數高於 10 年來流感最嚴重時期的數據,其中多為長者或慢性病患,但台灣 65 歲以上新冠疫苗接種率僅 20.4%,遠落後英美韓等國。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今年已準備 307 萬劑公費新冠疫苗,並參考國際建議,10 月 1 日先開放年長者或有重症高風險因子者接種,11 月 1 日再開放 50 歲以上成人施打,期盼民眾建立正確疫苗知識,儘早接種以保健康。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今年夏季新冠疫情高峰時,10 週內造成 1,280 人重症、281 人死亡,高於 10 年來流感最高峰的重症 807 人、死亡 174 人。疾管署統計顯示,新冠併發重症患者多為長者或慢性病患,但台灣 65 歲以上長者新冠疫苗接種率僅 20.4%,遠低於英美韓各國 2 倍以上。
羅一鈞表示,去年疫苗策略採「左流右新」,雖頭幾個月接種率較過去同期增加 2.4 倍,總接種率卻未超過前一年度,低於 40%目標。而今年採購 307 萬劑,包括莫德納 LP.8.1 疫苗約 277 萬劑和 Novavax JN.1 疫苗 30 萬劑,並考量國際間新冠疫苗接種建議從普遍接種轉為風險族群導向,第一階段先開放 10 類高風險族群,第二階段再放寬施打年齡。
調查:民眾擔心疫苗安全性、接種後副作用、影響慢病控制
為了解民眾猶豫接種苗原因,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管制學會、台灣病毒暨疫苗學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搜集 500 份長者及 40 歲以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群的有效樣本,今(10)日公布新冠全民認知大調查,發現猶豫接種新冠疫苗者中,不到 4 成民眾擔心疫情,認為確診後症狀變輕、重症比例降低;也有不少民眾擔心疫苗安全性與接種後潛在長期後遺症,例如免疫、心血管疾病等。
對此,台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理事長盛望徽引用研究表示,新冠病毒會破壞全身器官,確診 4 個月後核磁共振檢測發現,7 成患者至少有一個器官受損;長期預後也較其他呼吸道病毒差,死亡風險是流感的 2.22 倍。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邱南昌說明,新冠疫苗整體安全性已大福提升,目前台灣新冠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率每 10 萬人約僅 3 件,與流感疫苗相近;且新冠疫苗除能預防重症,還可幫助控制慢病;美國追蹤結果也未發現心肌炎風險上升,甚至感染新冠後罹患心肌炎的風險更高、病程更嚴重。
至於部分民眾擔心 mRNA 疫苗會否改變 DNA?台大醫院特聘教授黃立民澄清,mRNA 在體內數小時至數天內會自然代謝,不會改變 DNA 或造成基因突變,全球累計接種 141 億劑新冠疫苗,安全性與有效性均獲國際認證;國外大型研究也顯示,新冠疫苗不會增加自體免疫疾病或任何長期不良後遺症風險。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輯陳偉婷指出,每週澄清的謠言都會出現健康類,雖民眾仍認為醫師與政府公告為相對可信來源,但網路論壇的影響力不可忽視,故民眾可加入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Line 機器人即時獲得謠言解答。
今年秋冬新冠疫苗接種 10 類對象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新冠疫情不排除夏季再一波!近 80 萬人 6 月底前可打第二劑新冠疫苗 接種資格一次看
最新健康新聞
-
-
知名止汗劑品牌疑改配方!用戶腋下灼傷「痛到像火燒」 公司回應了
(1 小時前) -
青少年頂撞、失控甚至自傷? 醫曝青春期情緒失衡關鍵
(1 小時前) -
失智照護有技巧 彰化榮家同仁動手動腦學專業
(2 小時前) -
代理孕母反悔留子 真實案例揭「道德爭議與代孕未解困境」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