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常痠痛不一定是年紀大!是「細胞發電廠」壞了 醫師解密粒線體

許多人一旦膝蓋痠痛、關節卡卡,就會直覺認為是年紀大了,擔心走路不方便了。但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真正影響關節壽命的關鍵,不只是年紀或體重,而是藏在細胞裡的發電廠「粒線體」。
粒線體損壞,關節提早退化
粒線體被稱為細胞的發電廠,負責提供能量,讓人能輕鬆走路、上下樓梯。但一旦「發電廠」壞掉,不僅能量不足,自由基也會大量累積,造成細胞受傷、軟骨基質流失,關節就開始不堪使用。
更重要的是,粒線體DNA也會影響關節壽命。有些人天生耐用,但也有人因粒線體較脆弱,提早出現退化。不過,張家銘強調,雖然基因無法改變,但我們的生活方式可以決定「發電廠」能不能撐久一點。
四大方法延長粒線體壽命
1. 活動是修復的力量
「怕痛就不敢動」反而是錯誤觀念。適度運動能幫助粒線體清除多餘自由基,維持正常代謝。快走、游泳、騎腳踏車,這些「溫和但持續」的運動,等於定期替發電廠檢修。
2. 飲食是燃料來源
粒線體要有好燃料才能穩定發電。研究顯示,像二氫楊梅素、尿石素A這些天然成分,有助修復粒線體功能,常見於葡萄皮、藍莓、柑橘、石榴等食物。張家銘建議,多吃色彩繽紛的水果蔬菜,既能抗氧化,也是替發電廠補充能量。
3. 控制體重,減輕壓力
肥胖不僅增加關節負重,還會加速粒線體在發炎環境中壞掉。體重每減少1公斤,膝蓋壓力就能減少3到4公斤,相當於替發電廠卸下沉重包袱。
4. 平衡壓力與休息
粒線體需要適度刺激與充足修復。適量運動是良性壓力,而睡眠則是它的維修時間。張家銘提醒,規律睡眠比熬夜再補眠更重要,因為睡眠中粒線體會進行「自噬」,清理壞掉零件,讓系統重新運作。
醫師提醒:關節退化是提醒
張家銘強調,關節退化不是命運,而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要動一動、吃對東西、控制體重、養成規律睡眠。只要好好照顧粒線體,它就能回報我們一個更耐用的關節,讓人能自由行走、陪伴家人,不被膝蓋問題拖累生活品質。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專家諮詢: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不只甜食跟飲料!這些食物、調味料、料理手法都有看不見的糖
(50 分鐘前) -
攝護腺把大 用「蒸」嘛A通
(59 分鐘前) -
加熱菸上市日期定了!國健署點頭 首波8品項最快10/11合法開賣
(1 小時前) -
創作歌手嗓音亮紅燈 「這1治療」讓他找回好聲音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