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呼籲:每日兩份水果 從早餐開始

【互傳媒/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加一份水果,早餐營養更均衡!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國人每日水果攝取量遠低於建議標準,尤其是7-12歲的小學生中,僅6.4%達到每日「兩份水果」的建議攝取量。董氏基金會表示長期水果攝取不足,可能導致皮膚問題、便秘、免疫力下降,甚至影響腸道健康與學習能力,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及台灣兒童糖尿病協會理事長 羅福松醫師提醒水果中水溶性纖維與維生素C有助於學童學習力。為推動學童從小養成早餐吃水果的習慣,董氏基金會展開「每日兩份水果從早餐開始」校園活動,邀請全台國小一起加入。(報名網站:https://foodeducation.jtf.org.tw/index.php)
▲董氏基金會呼籲:每日兩份水果 從早餐開始
董氏基金會長期推動兒童及校園飲食教育,認為九成學童蔬果攝取不足將會是未來全民健康的隱憂。董氏基金會說明飲食習慣需要從小培養,且蔬菜不能取代水果,兩者營養價值不同,且蔬菜通常經過烹調後會流失部分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水溶性纖維。董氏基金會表示早餐是攝取水果的黃金時機,早餐加入水果提升飽足感與幫助腸道健康,且有助於專注力為學習加分。
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及台灣兒童糖尿病協會理事長 羅福松醫師表示:「家長常忽略水果攝取的重要性。攝取高維生素C與高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水果有助於兒童的學習表現。血漿中的維生素C濃度,越高認知表現越好。若能每日攝取的話更有助於專注力並降低因生理因素產生的壓力問題。」
羅醫師也補充:「腸道對兒童學習與成長至關重要,水溶性膳食纖維是影響腸道益生菌的重要營養素。國際研究也證明水溶性膳食纖維能促進益生菌繁殖,是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多數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須透過水果攝取利用率更高。水果長期攝取不足造成特定營養素攝取缺乏,影響兒童腸道菌叢發展,不只會造成營養不良,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其免疫系統發展,並透過腦腸軸影響其認知功能與專注力。」
早餐除了要天天吃,也要吃的”對”!董氏基金會調查臺灣國小學生早餐,發現有超過一半(50.7%)的學童早餐吃得不夠健康!現代父母忙碌,學童常吃外食早餐,很容易選擇不當而攝取過多的油糖鹽,例如:鐵板麵、熱狗、雞塊、薯條等,再搭配含糖飲料,如:奶茶、調味乳品、含糖豆漿;除了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脂肪堆積,更增加腸胃負擔讓人感到昏昏欲睡,導致現代孩童容易變胖、體虛生病,增加罹患慢性病風險。
健康早餐除了要有未精製穀物雜糧類、優質蛋白質,還要增加纖維質攝取,搭配蔬果,由於水果除了好營養之外,好準備、好攜帶、好攝食,融入早餐非常方便。董氏基金會提醒,應以原型水果為主,避免以果汁取代水果,因果汁可能額外添加糖,膳食纖維也流失。建議可將水果搭配乳品與全麥麵包一起食用,讓早餐營養更均衡。
董氏基金會強調:「健康飲食習慣需從小培養,鼓勵學童每天從早餐開始吃足水果,水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及植化素,有助學童健康與學習力提升。各種水果都要吃到,尤其可優先選擇高營養密度、高水溶性纖維的水果,例如番茄、奇異果、橘子、木瓜等(相同熱量下,營養密度越高,食物所含營養素的種類與含量越多)。養成早餐多加一份水果的習慣,既簡單方便,又能為孩子帶來滿滿營養!
為避免因學童長期水果攝取不足、飲食不均衡的問題形成外強中乾的「營養空心」,董氏基金會將於四月底展開「每日二份水果 從早餐開始校園推廣活動」,準備超過100項好禮做抽獎,號召全台小朋友記錄下自己早餐所搭配的水果,養成早餐吃水果的好習慣。透過教育活動及14天的早餐紀錄,希望讓師生及家長們了解從早餐開始吃足二份水果的重要性。活動詳請上董氏基金會網站 https://foodeducation.jtf.org.tw/index.php
<董氏基金會呼籲:每日兩份水果 從早餐開始> 這篇文章最早發布於《互傳媒》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
-
部嘉醫院全台首座醫院裡 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暨巷弄長照站
(7 小時前) -
難治型重症肌無力患者病情反覆發作、進出急診 陷治療瓶頸 醫:盼健保支持重症肌無力治療 擺脫「三失」人生
(9 小時前) -
住院到長照一條龍!南投8家醫院出院即接長照服務 實例證明超有感
(9 小時前) -
她頭暈、體重掉以為只是壓力大 就醫檢查竟是「三高」連鎖危機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