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生命的五全網:慈濟長照模式的現場觀察

【文/創新聞記者陳光蘊|台北採訪】高齡產業博覽會的「名人講堂」人聲鼎沸。九日下午,當慈濟基金會長照推展中心副召集人莊淑婷站上台,台下聚集了醫療、社福、學術及長照實務工作者,還有不少專程前來取經的縣市政府代表。她的主題,是慈濟在全臺推動的**「五全照顧」服務模式**——一套結合慈悲、人本精神與科技創新的長照藍圖。

▲(圖/主辦單位提供)
從濟貧到長照,半世紀的延伸
「少子化與高齡化雙重衝擊,2040 年臺灣扶老比將超過五成,長照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莊淑婷開門見山。她指出,慈濟早在 1966 年 證嚴法師以濟貧起家的慈善工作中,就已蘊含長照的雛形——那時的「照顧」或許沒有今日的專業系統,卻有守護生命、健康與愛的核心精神。
2016 年,政府推動長照 2.0,慈濟成立長照推展中心,迅速在全臺 18 縣市建立 39 家長照機構、424 個服務據點,涵蓋社區、居家與機構式照護,形成一張綿密的支持網。
「五全」理念: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
現場大螢幕打出「五全照顧」五個關鍵字——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莊淑婷逐一解釋:
- 全人:關注的不只是病歷與症狀,而是身心靈的整體需求。
- 全家:照護計畫納入家屬,協助他們減輕壓力與學習照顧技巧。
- 全隊:醫師、護理、復健、社工、志工跨專業協作。
- 全程:從預防、照護到臨終,照顧不中斷。
- 全社區:動員社區據點,讓長者能在熟悉的地方老化。
「五全」不是口號,而是具體的行動網絡。
科技輔助,守住健康的第一線
我注意到,台下有不少醫療與科技業者在聽到「880 健康照護系統」時,紛紛拿起手機拍照。這套系統可將血壓、血糖、血氧等生命徵象即時回傳到醫療與長照單位,由健康管理師主動介入,必要時啟動醫療支援。
**「我們已經成功預防多起急重症發生,讓長輩少一次送急診的風險,也減少醫療資源浪費。」**莊淑婷分享。
科技應用並非冰冷的監測,而是保險網的一環,為的是在第一時間守住健康關口。
資源循環:一縣市一平台
在展區一角,我看到標示著「環保輔具平臺」的攤位——輪椅、助行器、沐浴椅整齊陳列。這是慈濟推動的資源循環模式:回收、清潔、檢測後再借給需要的人使用。短期借用不只減輕經濟負擔,也降低閒置浪費。
**「我們希望每個縣市都有一個平台,讓資源能快速流通。」**工作人員告訴我。

▲(圖/主辦單位提供)
六星級長照機構,國際來取經
去年 9 月,慈濟醫療財團法人承接臺中市政府公辦民營的仁愛綜合長照機構揭牌,以六星級硬體設備和溫馨氛圍打造**「優雅老化」的新標竿。美國衛生福利部代表團參訪後盛讚這裡是「美好老化的示範空間」**,並希望將經驗帶回美國。
**「環境是照顧的一部分,空間舒適、尊嚴被看見,長輩的心情和健康會跟著提升。」**莊淑婷強調。
社區據點:預防就是最好的照顧
走出講堂,我在慈濟的社區據點介紹牆前駐足。這 424 處據點免費提供體適能訓練、認知刺激、心靈支持與環保桌遊,延緩退化、促進社交。其中,「愛GO力 養肌金」運動模組特別吸睛——用寶特瓶做簡單肌力操,讓長輩在家也能動起來。
中醫觀點:養好肺氣,氣順身安
隔天上午,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腫瘤科主任莊佳穎在同一講堂分享「養好肺氣,強化免疫力」。他提醒,肺是最早接觸空氣的器官,隨年齡增長功能會下降,許多長輩一走路就喘、冬天感冒久不癒,其實與**「肺氣虛」**有關。
他的建議很生活化——日常可透過八段錦、氣功、冥想呼吸改善肺活量,搭配黃耆枸杞雞湯或山藥銀耳湯潤肺養陰。外在則可用穴位敷貼、針灸、艾灸改善氣血循環。
**「氣順,身就安。」**莊佳穎笑說。

▲(圖/主辦單位提供)
從現場看見的啟示
走完整個展區,我感受到「五全照顧」不只是服務模式,更像是一個持續演進的生態系:宗教慈善是核心動力,醫療專業是骨幹,科技監測與資源循環是延伸的觸角,而社區據點則是最貼近長者日常的毛細血管。
然而,任何創新模式若要走向全國普及,仍需更多數據驗證——例如急診率下降幅度、生活品質提升、照顧者壓力減輕等可量化指標。輔具再利用需有安全認證,科技應用需嚴謹的資料治理,專業人力則需要長期培育與留任機制。
慈濟「五全照顧」的價值,不在於它是慈善機構的專利,而在於它示範了如何把「以人為本」落實成有機且可複製的長照網絡。當善意與專業結合,長照不只是托老,而是守住每一段生命的尊嚴與可能。
最新健康新聞
-
-
外溢保單保戶每天「這樣健走」 國壽健康調查:住院發生率減少25%
(12 小時前) -
暑假過半!近2成北市學童過重 專家教「4原則」守住健康體位
(15 小時前) -
酪梨熱量高卻能減重?專家曝「燃脂關鍵」 酪梨籽意想不到功效曝
(16 小時前) -
不到40歲就出現更年期徵兆?醫揭「4大元凶」 熬夜也中招
(1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