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7° / 12° )
氣象
2024-09-12 | 台灣好新聞

邁向高齡社會 醫:建議樂齡族尋找生活樂趣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邁向高齡社會 醫:建議樂齡族尋找生活樂趣

66歲J先生,自營傳統產業公司,年輕時因工作繁忙,經常睡在工廠,隨著年紀變大,空閒時間變多,卻沒有生活嗜好,加上體力也退化,於是開始出現焦慮、心慌、失眠、頭痛、腸胃不適等症狀,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精神部門診就診,醫師診斷為焦慮症,除了藥物治療,也安排J先生接受個別心理治療,鼓勵病人培養唱歌、旅遊等興趣,尋找生活的樂趣,並提醒子女多陪伴病人,J先生焦慮及失眠症狀逐漸獲得改善。

新竹臺大分院精神部詹仁輝醫師說明,台灣老年人在2018年已突破總人口的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根據國發會推估,我國超高齡社會將於2025年到來。老年人除了身體機能退化之外,也會出現心理調適問題,建議長者可自我留意,晚輩也可多加注意家中長者是否有以下情形:

1.失落感:當人進入老年階段後,可能會面臨許多的改變,如健康、外貌、工作、收入、社交活動、自我認同和生活方式的調整。這些改變可能會導致老年人感到失落,缺乏成就感,表現出悲傷、憤怒、沮喪和痛苦等情緒。

2.孤寂感:隨著退休和社交頻率的降低,老年人的人際互動變少,容易產生孤獨和寂寞感。此外,子女成年離家、親友的生死別離的衝擊,也會使老年人的孤獨加重,導致心理上的封閉,覺得自己被忽視和缺乏關注。

3.空虛感:退休後的空閒時間增加,如果無法有效安排,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就會感到無聊,對人生感到空虛和失望。

4.無價值感:退休後可能會感到自己失去了價值和成就感,也失去了權力及影響力,這會使他們產生無價值感。此外,體力的衰退和知識的過時也可能導致缺乏信心,使他們更加孤立和退縮,減少社交活動。

詹仁輝醫師表示,負面的情緒如果沒有適當的預防或排解,日積月累,可能會導致老年人焦慮、憂鬱及睡眠障礙,而這些精神疾患,也是一些內科疾病的危險因子,例如心血管疾病、中風及癌症。

為了避免出現老年期的心理調適問題,預防勝於治療,詹仁輝醫師建議多給大腦刺激、多運動、多參加社交互動。

更多新聞推薦

「拆樑」失敗 白營酸:民進黨兩度被基隆市民否決,綠色新威權讓人無法忍受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