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深度齲齒新選擇 牙醫:「活髓治療」新解方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新竹臺大分院牙醫部吳崇瑋醫師進行活髓治療過程。
40歲的L先生,全口多顆深度齲齒(蛀牙),原在診所就醫,先以暫時填補物填補,仍感疼痛不已,故轉診至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牙科部吳崇瑋醫師門診。經吳崇瑋醫師診療後發現,L先生不僅齒質崩落且右下第一大臼齒因蛀牙過大過深、可能侵犯牙髓腔,經溝通後採取「活髓治療(Vital Pulp Therapy)」。首先施打局部麻藥,再以橡皮障(rubber dam)隔離該牙後,並進行齲齒移除,在顯微鏡輔助下吳崇瑋醫師發現有局部牙髓組織暴露的問題,進一步使用「直接覆髓法」,以矽酸鈣基底材料Biodentine進行覆蓋,最後以樹脂填補。經半年持續追蹤,並製作假牙贋復物。目前已過一年,L先生目前該牙神經活性正常、無異狀,牙齒日常功能恢復良好,已能盡情享受美食。
「活髓治療是當前臨床治療深度齲齒的新選擇!」吳崇瑋醫師指出,以往病人牙齒有深度齲齒或外傷,導致牙髓暴露於口腔環境中,牙醫師為避免後續感染,通常建議病人進行「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掏神經。根管治療的目的,在於移除「牙髓內因細菌感染、發炎壞死的組織」,達到「移除感染源和清創」的效果,得以保存牙齒。但經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常因沒有神經,會失去對外界刺激的感知,後續常因再次齲齒、沒有及時處理而需拔除該牙;此外,有研究顯示,這類牙齒因失去血管供應而變得喪失水份,若未受正當保護容易咬裂。當恆牙有深度齲齒或外傷,導致「非常靠近牙髓組織」、或「已侵犯到牙髓腔使牙髓組織外露」時,在移除發炎的牙髓組織後,可施行「活髓治療」藉由特定醫材,達到幫助受創的牙髓恢復健康、促進牙本質生成、減少進行根管治療的目的,是用來保護和維持「牙髓活性與功能」的新解方。
吳崇瑋醫師進一步說明,「活髓治療」的術式種類依移除牙髓組織的數量與深度,由淺而深可分為:一、只移除一點點牙髓組織的「直接覆髓法」(direct pulp capping);二、移除牙冠處牙髓腔內部分牙髓組織的「部份冠髓切除術 (partial pulpotomy) 」;三、完整移除牙髓腔內牙髓組織的「冠髓切除術 (pulpotomy)」;四、除移除牙髓腔內的牙髓外,更深入移除根管內部分牙髓組織的「部份牙髓摘除術 (pulpectomy, partial)」等四類。臨床步驟依序為:
1. 剩餘牙髓活性診斷(diagnosis):治療前檢查提供目前可能的牙髓型態(pulp status),讓牙醫師訂定初步治療計畫。
2. 隔離患齒(isolation):使用橡皮障(rubber dam)將欲治療牙齒有效隔離,避免傷口與口水接觸,造成細菌感染。
3. 病灶移除:運用顯微鏡(dental microscope)移除深部齲齒及感染發炎之牙髓組織、進行沖洗消毒,並再次確認牙髓狀態。
4. 材料覆蓋:使用生物相容性材料覆蓋於牙髓或根管上方,保護牙髓組織、降低發炎機率。目前臨床常使用的生物材料有:三氧礦化物(MTA)、矽酸鈣基底材料(Biodentine)…等。
5. 補綴復形:立刻或短時間內,在牙齒上製作正式的假牙或填補物,例如:樹脂填補、牙套、嵌體…等。目的在提供牙齒正常功能性、避免口腔內細菌侵入已處理位置造成活髓治療失敗。
吳崇瑋醫師表示,經國內外臨床研究,「活髓治療」成功率大約有80%到95%,經醫師專業判斷並與病人充分討論後展開治療,以顯微鏡輔助嚴謹的治療細節,是可行的治療選擇。此外,病人的年齡、牙根發育情形與治療配合度、牙齒目前病況、蛀牙位置、牙髓腔大小、細菌感染程度、移除蛀牙後牙髓組織露出的範圍大小、剩餘牙髓的量、覆蓋於牙髓或根管上方的生物相容性材料類型、牙齒復形修復的材質與品質…等因素,皆是影響此治療術式的成功關鍵。
更多新聞推薦
● 積極優化財政措施 台中人均負債跌破3萬元最新健康新聞
-
-
寒假如何安排活動,能提升孩子專注力?醫教5招「親子假期陪伴策略」
(3 小時前) -
果蠅模型與AI技術結合:癌症精準醫療新里程碑
(3 小時前) -
打麻將、玩桌遊⋯久坐害腰痠背痛?復健科醫教「3組動作」活絡筋骨
(4 小時前) -
美肌秘密武器來自生長因子!為何PLT成為醫美話題?皮膚科醫師一一解答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