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失眠免疫力下降 中醫師教你舒肝養心
記者黃村杉/新北報導

陳小姐32歲從事業務工作,日夜奔波,為了配合客戶時間經常加班熬夜,作息不規律,即使放假也難以充分休息,長期淺眠多夢、月經不調,情緒也日漸煩躁不安。土城醫院中醫科醫師劉泰然指出,中醫稱失眠為「不寐」,多與五臟六腑的氣血失調有關。
此外,現代人常見的「壓力型失眠」,多由「肝氣鬱結」與「心神失養」所致,肝氣鬱結者常表現為入睡困難、情緒緊繃、胸悶易嘆氣,當氣血不通時容易上火,進而出現煩躁易怒、口乾舌燥等症狀;長期失眠,身體代償失調,容易演變成心神失養,表現為失眠、倦怠、記憶力減退、恍神等。
根據國健署2019年報告,台灣失眠盛行率達23.5%,也就是每五人中就有一人飽受睡眠障礙困擾,其中高達80%為45~65歲的中年族群,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響。劉泰然進一步說明,現代人生活節奏緊湊,白天忙工作,晚上又滑手機,看似正常的生活,實則壓力山大。許多人一躺上床就開始「腦內開會」,出現入睡困難、半夜醒來無法再入睡,或清晨過早醒來等狀況,這正是典型的壓力型失眠。
針對失眠問題,中醫會依據患者的體質與症狀,選用疏肝理氣、清熱、養心安神等中藥進行個人化調理,常用藥材包括柴胡、香附、黃連、遠志與合歡皮等,平時應避免刺激性食物,中午過後則應減少攝取咖啡與濃茶,若不敢服用中藥,也可透過針灸來調整氣血,日常保養可以按摩神門、內關、太衝等安神穴位,每次約5分鐘,孕婦不宜。
另睡前避免劇烈運動及過度用腦,並關閉3C產品,有助於入睡,建立規律運動習慣與固定就寢時間,避免熬夜,也能提升睡眠品質。且可嘗試腹式呼吸、精油泡腳等放鬆練習,促進身心平衡。
劉泰然提醒失眠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身心失衡的警訊,若長期未獲改善,不僅影響白天精神,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焦慮憂鬱,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當壓力大睡不好時,切勿硬撐,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讓夜晚能安然入眠,白天有精神迎接挑戰。
更多新聞推薦
● 立院交委會考察屏縣交通建設 交長陳世凱指示積極推動鐵公路建設、發展觀光產業最新健康新聞
-
-
女性腹部肥胖增心血管疾病風險!「這樣」環抱媽媽 還能測腰圍是否超標
(3 小時前) -
無症狀不等於痊癒! 醫:氣喘忽略「1關鍵」恐惡化
(4 小時前) -
長期失眠免疫力下降 中醫師教你舒肝養心
(6 小時前) -
中榮埔里分院 糖尿病病友會控血糖~顧健康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