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1° )
氣象
2025-09-16 | 台灣好新聞

非典型中風險奪命 7旬翁單腳抖動不自主竟是徵兆

記者王文吉/台中報導


非典型中風險奪命 7旬翁單腳抖動不自主竟是徵兆
豐原醫院神經內科洪朝賢醫師提醒高齡或慢性病患者身體出現突發性抖動、單側無力或語言異常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檢查。

台中75歲詹姓男子,近日走路時左腳出現不自主抖動,並伴隨明顯無力感,家人原以為是老化或神經退化的正常現象,未特別在意,然而經過一週觀察後症狀未見改善,前往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就診,經檢查確認為「急性腦中風」,衛福部豐原醫院神經內科洪朝賢醫師表示,若經常無法解釋的單側抖動、肌肉抽搐或不受控制的動作,建議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治療。

衛福部豐原醫院神經內科洪朝賢醫師表示,詹先生本身有高血脂病史,近期家人注意到他走路時左腳持續抖動,且出現無力感,但因未伴隨典型中風症狀,如臉部歪斜、手腳癱軟或語言障礙,初期未引起警覺,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其右側大腦出現梗塞,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經過中風藥物治療後,詹先生左腳抖動改善,九天後穩定出院。

洪醫師指出,單側肢體不自主抖動的表現,常讓人聯想到帕金森氏症、甲狀腺亢進或高血糖等疾病,較少將其與腦中風聯想在一起,在臨床上這類「非典型中風症狀」確實存在,但十分少見。

洪朝賢醫師提醒,腦中風的治療效果與發病後就醫時間密切相關,其中最關鍵的是把握「黃金3.5小時」內的緊急處置,民眾應熟記台灣腦中風學會的「FAST」辨識口訣:F(Face)觀察臉部是否對稱,有無歪斜;A(Arm)檢查手臂是否無力或無法平舉;S(Speech)聽其言語是否清晰,有無口齒不清;T(Time)一旦符合上述任一症狀,應立即撥打119送醫,爭取治療先機,降低死亡率與後遺症風險。

除了早期辨識與即時送醫,洪醫師也呼籲高風險族群,特別是患有心律不整、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的患者,應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從根本預防中風。他建議可從四個方向著手,包括:維持均衡飲食,減少油炸與高鹽食物攝取,增加蔬果與全穀類攝取;培養規律運動習慣,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等;定期健康檢查,掌握血壓、血脂與血糖的變化,並依醫囑規律治療;以及戒菸限酒,避免加重血管負擔。

洪醫師最後強調,中風的表現未必典型,尤其在高齡或慢性病患者中,更可能以不尋常方式出現。當身體出現突發性抖動、單側無力或語言異常等症狀時,切勿輕忽或自行診斷,應儘速就醫接受專業檢查,才能把握寶貴的治療時間,降低致命與失能風險。

更多新聞推薦

「最親民的賴總統」捧LP布條如置身北韓 詹江村:超越「你是我的巧克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