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7° / 24° )
氣象
2024-04-04 | 華人健康網

地震會震跨精子?阪神大地震2大發現!5要訣避免影響精蟲品質

921大地震之後再度全台「震」撼!今4月3日上午7時58分花蓮外海發生7.2強震,這起地震也是自921大地震之後最大的地震規模。依據日本以前阪神大地震過後,一項研究調查發現,房子全毀的男性,精子數量沒有什麼改變,但是男性精蟲活動力卻有下降。國內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此次天搖地動大地震是不是也和阪神大地震這項研究有同樣的發現?會震跨精子活動力嗎?會有「蟲蟲危機」嗎?以及地震後比較容易生女寶寶嗎?


地震會震跨精子?阪神大地震2大發現!5要訣避免影響精蟲品質

發生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地震規模7.3,非常巨大,因此陸續有兩份來自於日本的研究,主要是對於男性精蟲跟出生男嬰女嬰比的研究報告,並且刊登在《人類生殖期刊》(Hum. Rep),這是不孕症著名的醫學期刊,進行精子活動力在阪神大地震前後比較。日本有一家醫院發表了針對阪神大地震前,該醫院有做男人精液分析記錄跟阪神地震之後的對比,總共有27個精液紀錄調查研究。

研究發現,如果說這個男生住的房子是地震4級以下,精子的數量活動力是不會影響,另外,還有15個男生的家住的地震帶且是芮氏規模超過6級,這裡面有5個男人的住家全毀、10個男人住家房子半毀,他們的數量活動力沒有差別,至於男人的房子全毀,發現精子的數量不變,但是精子的活動力隔年下降,甚至有一個男人降到只有10%,7人有追蹤尤其是其中有一個男人在地震時,他的爸爸在地震時死亡,所以他一直都沒有辦法恢復精子的活動力,那其他的9個男人,平均在2~9個月,精子的活動力才又恢復正常。

另外有一份報告,也是針對阪神大地震,是有關新生兒男比女的研究。在1995年一月之前,阪神地方男比女是0.516,可是在阪神大地震之後,他們追蹤了兩年的男比女是從0.516降到地震之後的0.501(生男銳減)。日本醫生認為,可能是因為大地震而使得精蟲品質大差、活動力變差,男人暴露在毒性物質導致精子品質變差,所以,使得男比女從0.516降到0.501。男人生育力下降6%,也就是女嬰增多了.男嬰減少了。而這兩份研究分別都登在1998年與1996年的《人類生殖期刊》,活動力下降是刊在1996年,生男減少刊在1998年。

蔡鋒博醫師表示,博元婦產科曾經在25年前的南投921地震,震垮男性精蟲活動力(南投)做過小樣本數的統計,也有同樣的發現,不過因為病人數目太少了,只能作為參考,在科學上應該沒有有統計學上的差異。

1999年發生在南投、彰化的921大地震,地震後一年博元婦產科曾經針對博元婦產科的南投跟彰化的男性不孕症有精液記錄者,在地震前、地震後,做長期追蹤比對,也發現尤其是南投因為地震規模比較大達7.3級,精子數量沒有影響,但是精子的”活動力變得比較差,而彰化5.3級,男人的精液品質則沒有變化。

南投男病人陸陸續續一直到2~9個月以後活動力才恢復原狀。這個現象也同樣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後發現,根據由日本的醫師發表,刊登在《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的研究發現,在阪神大地震發現如果該男人他們家裡的房子在6級以上全都被震垮,則精子活動力降得最大,房子半垮降其次,如果沒有房子被震垮,精蟲就不受影響。而精子活動力被震垮要持續到將近2~9個月才慢慢恢復正常,結論是:男人處於極度壓力下;精蟲活動力會”震垮”!


地震會震跨精子?阪神大地震2大發現!5要訣避免影響精蟲品質

蔡鋒博醫師提醒,壓力太大可能會影響男性的精蟲品質。

蔡鋒博醫師最後提醒,壓力太大會影響男性的精蟲品質,精蟲由精原母細胞開始製造到貯精囊、排出,也就是說從原料製造到成品要74天,這些經歷6級地震男性,因壓力大時製造的精蟲品質較差,而在壓力減經後,所製造的精子品質則恢復正常。另外,疲倦、熬夜、抽菸等,也都會影響精蟲品質,應儘量避免。

5要訣避免影響精蟲品質

●壓力大時男性的精蟲品質會變差,儘量減少壓力來源。

●不要過於疲倦、不要熬夜。

●不要處在空氣污染的地區。

●不要抽菸。

●不要穿太緊褲子、不要常泡三溫暖等。

👉推薦閱讀:7.2強震防焦慮恐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3策略從容應對震後陰霾

👉推薦閱讀:7.2強震防餘震,地震緊急避難包抓了就跑!防災必備用品快check



【延伸閱讀】



每年6千人因大腸癌奪命!涂育維中醫師:大腸癌術後調理5要訣



乳房摸到腫塊就是乳癌嗎?鄭明輝醫師:5大乳癌徵兆是警訊



貧血都是缺鐵?這4大原因難逃!簡鈺樺營養師:3要訣防缺鐵性貧血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62/937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