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8° )
氣象
2024-06-06 | 華人健康網

腎臟病末期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中西醫合療遠離洗腎危機

隨台灣人口逐漸高齡化,飲食及三高慢性疾病增加等問題,腎臟病已成為台灣新國病,據統計,台灣逾9萬人洗腎人口竟居全球第一。1位68歲的李女士罹患糖尿病已20年,在某次回診時,抽血報告竟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剩8分,屬慢性腎臟病第五期臨近洗腎邊緣。透過網路資訊,李女士至中醫大附醫進行中西醫合療,在一年內腎絲球過濾率提升,血鉀穩定4.0,免於洗腎帶來的奔波之苦。


腎臟病末期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中西醫合療遠離洗腎危機

中醫大附醫中醫部廖元敬醫師指出,除了腎臟病外,糖尿病也是在病人接受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若腎絲球過濾率下降,死亡率有增加趨勢。李女士當時血壓偏高169/80,食慾差,低血鈉132,高血鉀5.4,至本院後,偕同吳美瑤醫師使用「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並合併腎臟科張育瑞醫師門診的西醫療法。張育瑞醫師說明,李女士西醫常規療包含降血糖、降膽固醇等藥物,配合飲食及中醫治療,這兩年來血糖、血脂、電解質越來越進步,精神及體力也越來越好。


腎臟病末期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中西醫合療遠離洗腎危機

中醫大附醫中西醫合療助六旬女擺脫洗腎人生。(圖片提供/中醫大附醫)

中醫部吳美瑤醫師強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包括性別、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隨著年紀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也會隨之上升,其中慢性腎臟病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獨立因子,隨著慢性腎臟病嚴重度增加,腎絲球過濾率下降,心血管事件風險大幅增加。根據院內2007至2016年已在「中醫藥國際學術電子期刊Journal of Traditional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JTCM) 」發表的研究資料,除了西醫的常規治療外,中醫使用活血化瘀的丹參、川七抗發炎、抗氧化、改善腎臟微循環,合併濟生腎氣丸或是知柏地黃丸,能使早期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腎功能、蛋白尿穩定改善。

中、西醫術業有專攻,許多病人除了接受西醫診治,也會尋求中醫治療。中醫大附醫自2020年起參與「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持續就診一年以上的患者,甚至是第四、第五期中重度腎病變患者,合併中西醫治療針對體質差異,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腎臟病末期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中西醫合療遠離洗腎危機

中醫大附醫自2020年起參與「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持續就診一年以上的患者,甚至是第四、第五期中重度腎病變患者,合併中西醫治療針對體質差異,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圖片提供/中醫大附醫)



【延伸閱讀】



三叉神經痛要人命!李政憲醫師:必知5大成因,新型療法免開刀



季節轉換皮膚粗糙乾燥、敏感怎麼救?林哲暘醫師推5大食物,吃出水噹噹



隱性飢餓是什麼?揪3大症狀!簡鈺樺營養師:3方法降低隱性飢餓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42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