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8° )
氣象
2024-06-06 | 華人健康網

壓力導致慢性疼痛,恐造成失能!陳韋達醫師:SEEDS終結慢性疼痛

全球有超過15億人約20%的人有慢性疼痛!臨床上常見5大慢性疼痛:慢性頭痛、慢性下背痛、慢性肩頸痛,慢性神經痛和纖維肌痛症。其中,纖維肌痛症尤其是慢性疼痛的大魔王。衛福部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醫師表示,慢性疼痛不只是痛,還有許多共病症,病人常合併情緒障礙(憂鬱、焦慮)和認知功能衰退(如記憶力、專注力、判斷力變差)、長期失眠、疲累(慢性疲勞症候群)……,所伴隨的情緒、認知障礙及各種共病症,更是大大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會導致失能。全球二十大失能成因,四種和慢性疼痛有關。


壓力導致慢性疼痛,恐造成失能!陳韋達醫師:SEEDS終結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是沒有傷口,是來自大腦的疼痛

陳韋達醫師表示,疼痛是一種保護機制,但僅限於急性疼痛時,當身體到疼痛刺激,傳導到大腦所引發的疼痛感暗示著身體組織正面臨著組織損傷的潛在危險,同時導引人體快速避開風險,然而,當疼痛超過三個月以上,就轉變為慢性疼痛。長期的疼痛刺激會誘發大腦的神經可塑性,造成其功能與結構的改變,讓大腦在沒有外在刺激或組織損傷的情況下,也會自發產生疼痛,這可以視為是大腦的過度保護。

所以,慢性疼痛是一種「沒有傷口的疼痛」,和壓力高度相關,多數的慢性疼痛不是來自身體組織的損傷,而是來自大腦的可塑性改變與過度保護作用。更簡單的來說,「急性疼痛來自身體,慢性疼痛來自大腦」


壓力導致慢性疼痛,恐造成失能!陳韋達醫師:SEEDS終結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的成因。

止痛藥無法治好慢性疼痛,神經穩定劑才能治本

正因為慢性疼痛來自大腦的可塑性變化而與急性組織損傷無關,因此,市面常見的急性止痛消炎藥,無法有效的改善慢性疼痛。許多研究甚至發現,長期使用止痛藥(尤其是含有咖啡因的複方止痛藥),會改變大腦的可塑性,導致部分慢性疼痛疾患(如慢性偏頭痛)惡化!

慢性疼痛的藥物治療以神經穩定劑為主,臨床常用的有兩類:抗癲癇藥與抗憂鬱劑。其實,止痛藥無法治好慢性疼痛,只能治標,適合在疼痛突然惡化時短暫使用,神經穩定劑才能治本,但需要長期規則服用一段時間。需要請病人特別注意的是:治本的藥如果隨意變動劑量或吃吃停停、有痛才吃,無法發揮穩定神經、緩解疼痛的效果。治標的急性止痛藥如果當做治本的治療方式長期使用,不但要小心傷胃或肝腎方面的副作用,有偏頭痛體質的病人反而會有「止痛藥過度使用」的成癮風險,導致偏頭痛從陣發性變成難以治療的慢性偏頭痛,不可不慎。

纖維肌痛症是慢性疼痛大魔王

纖維肌痛並非是少見的怪病,每100人中就有2、3人是纖維肌痛症。最常見的年齡是50~60歲,其中女性罹病的機率高於男性。陳韋達醫師用口訣來說明纖維肌痛症最主要的5大症狀:「一痛、二累、三失眠、四健忘、五憂鬱」,這5大症狀,同時也是所有慢性疼痛疾患最終的共同表現。由於纖維肌痛症「看不到、摸不著」,許多纖維肌痛症病人常被認為無病呻吟。

陳韋達醫師在《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新書發表會中,邀請罹患纖維肌痛症的1名68歲李女士,分享自己的發病和求醫過程。68歲李女士大學開始偏頭痛,出社會後從冰塊批發到咖啡簡餐店,事業越做越大,但也開始為全身疼痛所苦。她40歲開始全身疼痛外,還合併有疲累、失眠、健忘、憂鬱的情況,到了50歲停經期大爆發、甚至失憶、憂鬱到跳樓,看了疼痛科、風濕免疫科和精神科卻通通沒效。

最後由陳韋達醫師確診為纖維肌痛,李女士除了規則服藥,找到自己的藝術天分 (纏繞畫和拼布),用運動教練的故事激勵自己,並持續運動,包含快走、練瑜珈和上健身房。經過治療與生活調整後,目前她的頭痛沒再來,纖維肌痛也改善很多,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壓力導致慢性疼痛,恐造成失能!陳韋達醫師:SEEDS終結慢性疼痛

快速診斷纖維肌痛症。

終結慢性疼痛關鍵密碼:SEEDS

雖然慢性疼痛是一種沒有傷口的痛,但一樣可以透過治療或日常生活的保養讓疼痛好轉,甚至不再發作。除了醫療方面的協助,日常生活有5個面向很重要,也就是「SEEDS」:

S:睡眠(Sleep)

每天11點前入睡,睡眠時間建議7-8小時,最少要有6小時,原則上以側睡姿為佳 (除非腰椎有問題建議仰睡)。

E:運動(Exercise)

核心快走法每天7500步。陳韋達醫師和臺北榮總復健部王柏堯職能治療師一起發想出一套「核心快走法」,適合慢性疼痛患者。在快走過程中結合核心訓練、重量訓練甚至高強度間歇訓練,能強化核心的日常運動。

E:飲食(Eat)

抗發炎飲食為架構,一天至少五蔬果。

碳水化合物:要吃醣不吃糖

蛋白質: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1.2克。

脂肪:烹煮食物建議用橄欖油、苦茶油或酪梨油。

D:日記(Diary)

用日記記錄每天的疼痛程度、位置、型態、誘因、服藥情況、運動量、睡眠品質與壓力指數。

S:壓力(Stress)

身體:規律運動、避開疼痛誘發因子。

心理:壓力管理、面對創傷、心理治療。

靈性:社會連結、藝術創作、宗教信仰。

為什麼側睡姿為佳呢?陳韋達醫師補充說明,研究發現,大腦除了神經細胞以外,還有一些神經膠細胞,負責透過淋巴系統把大腦毒素排出去,有助清空大腦廢物毒素如澱粉類蛋白質不會累積在大腦,側睡對於膠淋巴系統(排毒系統)運作效率較好。


壓力導致慢性疼痛,恐造成失能!陳韋達醫師:SEEDS終結慢性疼痛

陳韋達醫師出版《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新書。(圖片提供/原水文化)

另外,核心快走法結合理論基礎與臨床經驗設計而成,分為三個等級 (初階版、中階版、以及高階版),可隨著運動的習慣與自身的能力加以調整。並採用抗發炎飲食、每天寫日記記錄每天的疼痛程度、位置、型態、誘因、服藥情況、運動量、睡眠品質與壓力指數。從身心靈多方面解構壓力改善疼痛。

遠離慢性疼痛345口訣

最後,陳韋達醫師也提醒大家記得遠離慢性疼痛345口訣:

3:是指疼痛持續超過三個月,會變成慢性疼痛。

4:慢性疼痛不只是痛,還會合併疲累、失眠、健忘、憂鬱四大症狀。

5:掌握 S (睡眠)、E (運動)、E (飲食)、D (日記)、S (壓力)來打造全新生活型態,終結慢性疼痛!



【延伸閱讀】



三叉神經痛要人命!李政憲醫師:必知5大成因,新型療法免開刀



隱性飢餓是什麼?揪3大症狀!簡鈺樺營養師:3方法降低隱性飢餓



天熱火氣大,頭痛、血壓高,喝菊花茶能緩解?吳明珠中醫師:3類人適合喝菊花茶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42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