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28° )
氣象
2024-06-12 | 華人健康網

陳奕迅中暑休克暈倒縫30針!醫示警:高溫恐釀急性冠心症,增死亡風險

歌手陳奕迅於昨10日下午於室外打網球時,不幸中暑休克暈倒,倒地時下巴撞地受傷。腮骨出現骨裂及下巴皮膚破裂,傷口深至見骨,一共縫了30多針,需要休息最少3星期,6場演唱會也確定延期!心臟內科醫師表示,高溫要注意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過度的脫水,甚至在某些病人身上會發生低血容休克。


陳奕迅中暑休克暈倒縫30針!醫示警:高溫恐釀急性冠心症,增死亡風險

(陳奕迅照片翻攝自微博/陳奕迅所長)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蘇彥伯醫師表示,夏季氣溫超過30℃時,發生急性冠心症的風險會漸漸升高,當溫度超過31.5℃,風險會增加接近三成;每上升1℃,整體的死亡風險會增加3%,倘若病人同時伴隨高齡或是糖尿病,過高的溫度更會增加因為冠心病而死亡的風險!

為什麼高溫會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

為什麼高溫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呢?蘇彥伯醫師表示,學理上來說,溫度上升會導致血液的黏滯性增加、膽固醇上升、血管內皮受損,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高溫造成的體液減少更會加重上述的現象,過度的脫水在某些病人身上甚至會發生低血容休克,或是因電解質不平衡而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

蘇彥伯醫師提醒,避免中暑要注意室內環境儘量保持涼爽通風,若室內溫度過高時,最好還是要有適度的空調,空調的溫度最好設定在26-27℃上下,不但省電,而且可以避免室內室外的溫差過大,反而造成不適,甚至是增加急性冠心症的機會。倘若真的有疑似急性冠心症的症狀發生,還是建議儘速到醫院檢查,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總而言之,避免環境氣溫大幅度的變化所造成的壓力,也是避免心血管發生意外事件的關鍵要素之一。

夏天易中暑5大高風險族群

此外,吳明珠中醫師也表示,夏天容易中暑的高風險族群主要是機體熱適應能力下降的人,包括:年老體弱、懷孕及產後坐月子女性,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糖尿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因為熱適應能力相對較弱,在高溫環境下更易發病。


陳奕迅中暑休克暈倒縫30針!醫示警:高溫恐釀急性冠心症,增死亡風險

夏天容易中暑的高風險族群主要是機體熱適應能力下降的人,包括:年老體弱、懷孕及產後坐月子女性,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糖尿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因為熱適應能力相對較弱,在高溫環境下更易發病。

預防中暑4大要點

吳明珠中醫師表示,要預防中暑有以下4大要點需注意:

1.減少高溫下活動時間

夏季悶熱,如果沒有預防措施,只要在烈日下曬半個小時,就很容易中暑。所以非必要時候,儘量不要在上午10點後、下午4點前出門。倘若真的要外出,也要做好防護工作 ,如攝取足夠水分、撐遮陽傘、戴遮陽帽、擦防曬油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2.保持均衡飲食

補充足夠的水分,除了多喝水以外,攝取水分含量高的蔬果也是相當重要的。夏季蔬菜中含水量高的有小黃瓜、綠黃類蔬菜、蘿蔔類;水果則包括西瓜、水蜜桃、水及番茄等。另外,夏天因流汗量大,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等也會有缺乏的情況,可能會導致抽筋。

3.充分休息

夏季晝長夜短,氣溫又高,生理時鐘自然會受影響,較容易感覺疲勞,發生類似「熱感冒」的情況,所以充足的睡眠時間很重要

4.避免冷熱溫差過大

如果從炎熱的戶外進入冷氣房中,或是運動完馬上喝冰水,這時因血管收縮較快,身體無法及時調節體溫,很容易就會發生「冷中暑」或(陰暑)的症狀。


陳奕迅中暑休克暈倒縫30針!醫示警:高溫恐釀急性冠心症,增死亡風險

溫差變化更是中暑的一大元凶,特別是每天進出冷氣房與豔陽底下的上班族,溫差一來一往大都超過10度以上;對於身體調適能力較差者,很快就容易出現頭昏頭痛,或者腰背痠痛、肩膀緊繃等中暑症狀。

冷氣族當心!身體無法散熱也會中暑

除了一般人認知的高溫曝曬會導致中暑外,周宗翰中醫師也提醒,溫差變化更是中暑的一大元凶,特別是每天進出冷氣房與豔陽底下的上班族,溫差一來一往大都超過10度以上;對於身體調適能力較差者,很快就容易出現頭昏頭痛,或者腰背痠痛、肩膀緊繃等中暑症狀。

再加上,現代人每當夏日來臨,往往會選擇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的方式來避暑,可在冷風吹拂下,容易導致體表微血管收縮和毛細孔閉合,影響人體的散熱機制,使熱氣、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長久下來,人體在熱火、水分堆積難以排除的狀況下,就釀成中暑的發生。尤其是本身排泄系統不佳、平時不易流汗、很少運動的人,由於無法定期清出代謝後的廢棄物與直接帶出體表熱能,中暑的機率相對一般人也來的較高。

不慎中暑怎麼辦?按後頸、刮痧助舒緩

倘若自身出現疑似中暑症狀時,第一時間又該如何舒緩、改善呢?周宗翰中醫師強調,中暑時千萬不可猛灌冰水,短時間內飲用大量冰水容易導致全身血管快速收縮,反而不利散熱;建議適度給予些許常溫水即可。

或是,適度按揉脖子後方靠近枕骨下緣處的肌肉,刺激周遭穴位、放鬆此處的筋膜,自然有助緩解頭昏、疲倦等不適症狀。此外,刮痧也是一個非常好用且十分有效的方式,不僅能擴張毛細管、促進血液循環,更有增加椎體動脈血流量、疏通經絡,將熱毒驅離身體之作用,不失為一消暑良方。

👉推薦閱讀:高溫戶外活動小心「熱急症」發生!一次搞懂熱水腫、熱衰竭、中暑5種症狀

👉推薦閱讀:高溫飆不只防中暑!氣溫超過這度數,恐誘發急性心肌梗塞發作

👉推薦閱讀:熱傷害最恐怖是中暑,3重點自保!周大翔中醫師:解暑必按3大穴位、喝這茶飲



【延伸閱讀】



乾癬性關節炎害關節紅熱腫痛!莊可鈞中醫師:按3大穴位、喝清熱解毒茶飲舒緩



壓力導致慢性疼痛,恐造成失能!陳韋達醫師:SEEDS終結慢性疼痛



季節轉換皮膚粗糙乾燥、敏感怎麼救?林哲暘醫師推5大食物,吃出水噹噹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42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