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大腸癌上身,別放縱瘜肉!腺瘤性瘜肉有癌變風險,內視鏡切除免後患
防大腸癌上身,不要放縱瘜肉!大腸瘜肉中依病理組織可分為:增生性瘜肉及腺瘤性瘜肉,增生性瘜肉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會癌化;但是腺瘤性瘜肉則容易有惡性、癌變的風險。目前可以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將腺瘤性瘜肉順利切除,以免後患。
台中烏日1名73歲羅先生患有三高病史,平常相當注意健康飲食,且養成每天走1萬步的習慣,今年年初收到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趕緊至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門診追蹤及安排大腸鏡檢查,胃腸肝膽科林裕鈞醫師表示,羅先生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發現在最深處的盲腸有一顆4公分大瘜肉,當下醫師採取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將之順利切除,病理化驗為腺瘤性瘜肉,若延誤處理,恐有癌變風險。
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林裕鈞醫師指出,以往大腸鏡檢查發現有2公分以上的大瘜肉,若位於深處、角度不佳、懷疑黏膜下侵犯等原因,難以施做瘜肉切除術,傳統上需轉介外科安排手術,現在有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只要透過內視鏡切除即可完成,讓患者可以免去開刀之苦。大腸癌早期無症狀,等到有症狀通常都已是第二期以上,接受篩檢及早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應接受大腸鏡檢查
針對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千萬別輕忽以為是痔瘡或吃豬血造成的,建議積極接受大腸鏡檢查,能詳細檢查全段大腸,發現小瘜肉可以直接切除,預防癌變;就算是比較大的腫塊,也可以切片化驗或施作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提供後續診療方向。及早發現大腸癌第零期或早期癌症,大幅提高根治痊癒的機率。從長期研究的結果來看,大腸鏡檢查可有效降低70%大腸癌死亡率!
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林裕鈞醫師指出,以往大腸鏡檢查發現有2公分以上的大瘜肉,若位於深處、角度不佳、懷疑黏膜下侵犯等原因,難以施做瘜肉切除術,傳統上需轉介外科安排手術,現在有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只要透過內視鏡切除即可完成,讓患者可以免去開刀之苦。(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許多人對於大腸鏡聞之色變,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林裕鈞醫師分析,目前內視鏡管子比以前細,直徑僅1.1~1.3公分,操作技術也較為進步,只要是訓練有素的醫師,都能溫柔順暢地完成檢查,盡可能減少在腸道內「九彎十八拐」,以防產生痠脹疼痛。但每個人腸道彎曲度與對疼痛的感受不同,若比較緊張怕痛,或是曾接受過腹部手術,可能會有腸沾黏的情形,建議自費接受深眠無痛或淺眠減痛的麻醉方式,睡一覺醒來就能完成所有檢查,大幅提升診療品質。
大腸鏡檢查可從表層紋路分辨是腺瘤性瘜肉,會有網格狀的紋路,屬於高風險的息肉,建議積極處理。(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糞便潛血篩檢,可使大腸癌死亡率下降35%
目前國健署針對50至74歲民眾,提供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根據統計,2年1次的糞便潛血篩檢可使大腸癌死亡率下降35%;若篩檢為陽性未接受大腸鏡追蹤,則大腸癌的死亡風險會增加64%,特別是疫情期間超過1年才接受大腸鏡檢查者,罹患大腸癌風險更高達2.8倍,為了健康考量,建議積極面對。
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林裕鈞醫師建議,如果發現排便型態轉變已經超過8~12週,甚至有黑便、血便、細便、持續便祕或腹瀉、殘便感、裡急後重、貧血、腹痛,或是短時間內有體重減輕(3個月內>5%)、食慾不振的情形,以上症狀可能是大腸癌前兆,需盡早至胃腸科門診諮詢並安排檢查。
【延伸閱讀】
月經來就偏頭痛?恐是「這個」作祟!李昱興藥師:5大營養素緩解疼痛不適
退化性膝關節炎害關節疼痛腫脹!陳鈺泓醫師:4要訣預防關節疾病
攝護腺肥大坐著尿尿有驚人好處!戴槐青醫師揭:男生坐著尿尿4大好處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9/951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巴金森病不是老年人專屬,專家帶你一次看懂成因、治療及預防
(28 分鐘前) -
「阿姨,上學囉!」失智友善紀錄片特映會 展現患者堅毅與勇氣
(4 小時前) -
攝護腺肥大治療新選擇! 「1微創手術」精準切除、保留完整泌尿功能
(4 小時前) -
華科基金會響應1001國際老人日推「PSA大客廳計畫」 聽覺照顧工作坊與長照領域工作人員共同打造聽力友善群島
(5 小時前) -
東洋捐500劑佐劑流感疫苗 與桃市攜手顧銀髮志工健康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