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19° / 17° )
氣象
2025-02-15 | 華人健康網

減重瘋7日仙女餐、排毒清腸法?專家:恐造成腸道菌群失衡,增加復胖風險

年節過後,許多人開始調整作息,試圖恢復身體的最佳狀態。有的人採取網路上流行「7日仙女餐」、「排毒清腸法」的極端減重方法。然而醫學專家提醒,身體代謝的穩定性不僅取決於體重數字,而是與內臟脂肪累積、腸道健康及整體代謝功能密切相關。


減重瘋7日仙女餐、排毒清腸法?專家:恐造成腸道菌群失衡,增加復胖風險

為了讓更多人掌握健康知識,益生菌專家蔡英傑教授在《專家對白》節目中邀請家庭醫學科安欣瑜醫師,針對肥胖、三高與代謝健康進行深入討論,並指出台灣約有七成人屬於「體重正常型肥胖」,即BMI在標準範圍內,但內臟脂肪過高,長期可能影響三高與心血管健康。

7至8成台灣人患有「體重正常型肥胖」

家庭醫學科專家安欣瑜醫師指出,許多台灣人體重雖正常,卻有內臟脂肪偏高的「體重正常型肥胖」(NWO),這與胰島素阻抗、血糖調控異常及血脂代謝失衡密切相關,長期恐增加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風險。安欣瑜醫師進一步說明,內臟脂肪過多會引發慢性低度發炎,釋放如TNF-α、IL-6等發炎因子,影響胰島素敏感性與血管彈性,進而促進動脈硬化。維持良好的腸道健康、促進代謝平衡與減少內臟脂肪累積,有助於降低三高及慢性病的風險。

蔡英傑教授則補充,腸道菌群與代謝健康息息相關,腸道微生物影響營養吸收、脂肪儲存,並調控體內發炎機制。當腸道菌群失衡時,短鏈脂肪酸等有助於穩定代謝的物質減少,可能導致血糖波動加劇、內臟脂肪囤積,甚至影響血脂濃度,使代謝狀況惡化,進一步提升三高風險。而近年研究發現「腸腦軸」與壓力調適、情緒穩定及睡眠品質密切相關,當腸道菌群失衡,可能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導致焦慮、憂鬱,甚至影響睡眠與自律神經運作,使代謝機能進一步失衡。

極端減重恐影響代謝機能,均衡飲食與腸道健康才是關鍵

年後減重風潮興起,許多人希望迅速恢復身材,對於網路上流行的「7日仙女餐」、「排毒清腸法」等較為極端減重方式。兩位專家提醒,這些短期見效的方法可能帶來更大的健康隱憂。過度限制飲食可能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影響營養吸收與代謝,導致慢性便秘及腸漏症,甚至增加復胖風險、產生溜溜球效應。

安欣瑜醫師表示,與其追求快速減重,不如透過穩定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來改善代謝,她推薦「211餐盤法」,即每餐應包含半盤蔬菜、四分之一優質蛋白質(如魚、豆類、瘦肉)、四分之一全穀類,並避免過量攝取高果糖、高油脂食物,以維持腸道健康與代謝平衡。

此外,蔡英傑教授建議可適量補充機能型益生菌(如K21代謝菌株),在分解食物時會產生短鏈脂肪酸,有助於穩定血糖、減少體內發炎,並促進脂肪的代謝。能幫助維持腸道菌群的穩定,促進脂肪代謝與消化吸收,進一步降低體內慢性發炎的風險。


減重瘋7日仙女餐、排毒清腸法?專家:恐造成腸道菌群失衡,增加復胖風險

蔡英傑教授補充,腸道菌群與代謝健康息息相關,腸道微生物影響營養吸收、脂肪儲存,並調控體內發炎機制。當腸道菌群失衡時,短鏈脂肪酸等有助於穩定代謝的物質減少,可能導致血糖波動加劇、內臟脂肪囤積。

日常非運動型產熱活動,也能燃燒熱量、維持健康代謝

規律運動與日常小活動也是維持健康代謝的重要關鍵。安欣瑜醫師提醒每週 150 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與2次肌力訓練,能有效促進脂肪代謝,而多走樓梯、打掃等日常非運動型產熱行為,也能幫助減少內臟脂肪的累積。長期維持適度的運動與日常活動,才能幫助身體自然調節能量消耗,避免體脂過度囤積。

專家提醒,與其追求快速減重,不如透過科學的方法,從日常飲食、運動與腸道保健入手,慢慢養成健康習慣,才能真正維持體內代謝平衡,為新的一年打造更健康的體質。



【延伸閱讀】



年後體重狂飆!如何避免溜溜球效應?簡鈺樺營養師:負能量平衡輕鬆享瘦,小心4大地雷



沒吃高熱量食物卻肥胖、感覺疲累?劉伯恩醫師:體內大掃除4要訣,輕鬆享瘦



肥胖、壓力山大害男性不孕症!朱信誠醫師:4招養好精蟲活力,好孕跟著來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01/959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