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調查:近9成擔憂老後健康!逾5成認為退休金「逾千萬」才夠
2025年,台灣每5人就有1個人超過65歲,將迎來完全不同的發展歷程與挑戰。為此,《遠見》發起「台灣超高齡社會大調查」,以職場、照護、科技、社區、財務等五大面向,盤點國人對超高齡社會的準備與期待,尋找共好共融的解方。調查發現,民眾對變老的兩大擔憂為健康與經濟,其他項目都低於三成。89.3%民眾擔心健康變差、失智或糖尿病等導致需要他人照顧;67.7%擔心退休金、生活費不足,尤其,勞工與一般職員對經濟壓力更為敏感。
愈年長愈不認老,年輕者對老化較焦慮
面對「變老」這件事,你是欣然接受或是憂心忡忡呢?根據本次調查,57%民眾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甚至有4.4%很期待,覺得是人生新階段。若觀察世代差異,更發現年輕者對於老化較有焦慮感。此外,約兩成的中生代擔心,變老可能會帶來很多問題。
至於幾歲算老?整體來說,有過半數、約54.7%民眾認為「至少70歲」以上才算是老年人,比法定65歲晚了5歲;更有約8.2%認為80歲以上才稱得上老。交叉分析發現,45歲以下民眾過半數認為60~65歲以上就算老年人,但65歲以上民眾卻高達83.7%認為「至少75歲以上」才算老,可發現「年歲愈長愈不認為自己老」的現象,顯然老年定義已在改寫中。
如果可以選擇,68.2%希望活到80歲以上,甚至有7.1%希望活過百歲,遠高於台灣目前平均年齡的80.23歲。
而老後居住偏好,也呈現世代與地區差異。55歲以上的民眾並不希望改變現在的生活型態,老後也希望住在自己的家,年輕人則較希望老後有家人或同齡人一起居住,如銀髮社區。
7成5民眾盼政府強化補助、在宅醫療服務
保險準備是否足夠攸關老後生活與健康,63.5%民眾稱已買醫療保險或長照保險,卻自認保險保障不足,另有12%完全沒有保險。交叉分析顯示收入低於3萬元者,近八成五屬保障不足或根本沒買相關保險;另有48.7%民眾預期,未來長照支出將會帶給家庭很大的壓力。
若有長照方面需求,27.9%民眾認為,最有可能在未來照顧自己的是專業照護機構(如養老院、護理之家);其次,有22.4%青睞社區長照資源(如社區關懷據點)。
對於長照2.0補助,有56.6%民眾「聽過、但不了解細節」,更有7.8%完全不知道,已申請使用者約13.4%。關於長照,民眾認為政府須首要加強的兩大項目是「提供更多長照補助與經濟支持」「增加長照在宅醫療服務」,占比各約62%,而這也正是明年上路的長照3.0政策規劃中欲加強的面向。
進一步詢問對長照資源的看法,75.3%民眾感受到各種程度的資源有限。其中,年輕人不滿意程度相對較高,認為獲取資源困難且資源不足。
逾7成民眾沒信心達理想退休金,最擔憂醫療開銷
財務準備上,將近四成民眾沒有做退休理財規劃,而有退休規劃者中,超過27%進度落後。值得注意的是,本問卷的已退休族群,最多31.4%是在55~59歲退休,整體80.5%是在55~69歲之間退休。但另一方面,未退休民眾最大比率、約30.8%希望在65~69歲退休,整體約42%預估65歲以上才會退休,甚至有6.7%不打算退休。整體反映退休年紀愈來愈晚的趨勢與心理準備。
民眾認為,退休後自己一個月應該僅花費2~3萬元;49.3%民眾認為,加計醫療費用後,退休金準備1000萬元已足夠,這些民眾對於退休後的支出估計可能偏低。不過,仍有高達50.7%民眾認為退休金「逾千萬」才夠,甚至有8.8%估計需超過1600萬元才能支應。
有高達50.7%民眾認為退休金「逾千萬」才夠,甚至有8.8%估計需超過1600萬元才能支應。
近八成民眾表示,退休後收入來源為退休年金制度(如勞保∕勞退)、其次為自己的儲蓄、自己的投資。對於退休後收入是否能夠達到世界銀行建議的理想退休金水位、達退休前收入的七成,逾七成民眾沒有信心。
至於老年可能面對的財務風險三大擔憂,分別是醫療開銷比想像中大(93.5%)、退休金不足,難以因應長壽生活(86.7%)、全球政經局勢多變,理財與投資風險大增(77.9%)。
中高齡重返職場關鍵:首重工作環境友善度
而在職場上,有超過八成民眾表示,自己或他人已經遇到了「因年齡增長而產生的挑戰」,前兩大挑戰為中高齡者被認為跟不上新技術(53%)、工作環境或文化對中高齡者不友善(50.9%)。
進一步追問,中高齡重返職場的三大阻礙,分別是體力不濟、無法長時間工作(80.1%)、擔心年紀較高,錄取機率低(70.7%),以及專業能力不足或已過時(65.1%);認為再就業的薪資偏低是重返職場阻礙者約50.6%,只占第四名。
因此在權衡體力、專業與收入時,民眾寧願選擇收入不見得高的兼職工作。高達63%的民眾最能接受的重返職場形式為「特定公司的兼職工作」、42.9%為「企業顧問、講師或教練」,全職工作的僅有21.9%;而退休後就不考慮再重回職場的有14.2%。
那麼,若在中高齡階段真有機會重返職場,民眾首先考慮的是什麼?兩大條件是「工作環境對中高齡者是否友善」(74.8%)、「工作時間的彈性」(73.8%),第三才是「工資薪酬的合理性」(56.3%)。顯然,中高齡階段關注的工作重點不只收入,職場環境能否給予自尊與彈性才更關鍵。
由此可見,超高齡社會中的職場心理健康、職位再塑造議題必須被重視,這是中高齡者能否持續奉獻工作價值的關鍵。
本調查發現,在促進中高齡職場共融方面,約68%民眾期待企業可以「提供健康與心理支持」,59.7%期待企業提供適合中高齡者的再訓練機會,並有54.7%希望設計適合中高齡者的專屬職位(表9)。值得留意的是,四成民眾認為企業對中高齡員工的價值不夠重視。
調查方式:網路問卷調查
執行單位:遠見研究調查
調查對象:居住在台灣,年滿20歲之民眾
執行時間:2025年2月25日至3月13日
最終樣本:有效樣本數1,176份
【延伸閱讀】
減肥節食狂掉髮、冒白髮,怎麼自救?吳明珠中醫師:吃養髮蛋3妙招,幫助生髮
腸胃不好、高血糖的人吃對水果嗎?高敏敏營養師:6大族群聰明吃對水果
細菌病毒入侵,竟是鼻腔下降「這溫度」!謝明哲教授:5招遠離細菌病毒威脅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1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周末仍需服藥?身心科醫揭ADHD「藥物假期」利弊 這些情況勿隨意停藥
(3 小時前) -
69歲婦體重狂掉「腹中藏20cm蛔蟲」 醫揭愛吃1款生菜害的
(3 小時前) -
全國首創婦幼衛生所揭牌 衛福部桃園醫院專業團隊進駐
(4 小時前) -
雙胞胎在子宮內鬥爭!出生後竟一紅一白 白寶寶血液被「搶走」
(4 小時前) -
8歲女童吞髮致毛結石 彰基兒醫治癒籲關注兒童心理健康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