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當心肌肉流失,養肌不能只靠蛋白質?營養師:增肌補蛋白質,注意熱量陷阱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在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然目前國人的不健康餘命高達8年 ,其中,行動能力是預測健康餘命的重要因子。研究發現,男性若在中年時肌肉量較低,心臟病風險相較恐提高81% 。此外,肌少症造成的身體虛弱、活動力下降、肢體無力等狀況,也間接易影響骨質疏鬆,提高跌倒的風險。
研究指出,30歲之後,肌肉每年下降1%,40、50歲後每年則會以減少10至20%的速度快速下跌,且可能同時引發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等共病風險。為提高健康餘命、積極維持行動力,近年增肌、補充蛋白質也逐漸成為健康趨勢。
因此,民眾也逐步建立起「及早養肌」的觀念,不僅銀髮族開始重視肌肉鍛鍊、蛋白質營養補充,年輕族群也掀起健身風潮,透過運動後補充蛋白質來打造良好體態。然而,運動營養師叮噹(戴岑樺)引用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表示,各年齡層民眾的蛋白質攝取量皆已超標。
增肌補蛋白質,注意熱量陷阱
為了增肌,民眾重視蛋白質的攝取,但常存在以為蛋白質有吃、多吃就好,卻沒有注意吃過量所帶來的熱量陷阱,反對身體造成負擔。她觀察診間民眾多以肉、蛋或高蛋白來補充蛋白質,卻也經常無意間攝取進過多澱粉、脂肪、醣類等多餘熱量,因此蛋白質要吃得精準,才是健康養肌關鍵。
近來日本流行「精準營養」趨勢,研究發現比起蛋白質,直接補充蛋白質的小分子胺基酸,其吸收效率較佳。其中,以40%白胺酸搭配其他60%的8種必需胺基酸4:6黃金比例,是肌肉蛋白質生合成速率較佳的胺基酸組合。
9種必需胺基酸缺一不可
叮噹營養師也說明,胺基酸可分為11種非必需胺基酸及9種必需胺基酸,其中必需胺基酸皆需從食物中攝取,人體無法自行合成。9種必需胺基酸全部都有時才可促進合成,如果缺乏任何一樣胺基酸,身體對其他胺基酸的利用也會受到影響。
蛋白質吃的多不如吃得巧,若想有效增肌,務必留意飲食成分與熱量,才能健康養成好體態。
必需胺基酸怎麼補充?其中9種必需胺基酸中以「白胺酸」最為重要,是啟動肌肉合成訊號的關鍵。一份 日本營養界研究發現,即便大量攝取胺基酸,若白胺酸含量不足,身體也無法有效生成肌肉。該研究即表明,當白胺酸占整體含量40%、其他8種必需胺基酸合計占整體60%時,能夠達成較佳的肌肉蛋白質生合成速率。坊間有多種機能性零食如布丁,在生活中也可以輕鬆、精準補充完整必需胺基酸。
叮噹營養師最後提醒,蛋白質吃的多不如吃得巧,若想有效增肌,務必留意飲食成分與熱量,才能健康養成好體態。
【延伸閱讀】
多巴胺不只讓人快樂、助眠,還能減重!吳悦慈營養師:6大類多巴胺食物助減重
狂掉髮、易疲倦,甲狀腺機能亢進找上門!周宗翰中醫師:保養4要訣、2茶飲遠離甲亢
怎麼動都瘦不下來?韓國知名健身教練教7大正確運動守則,增肌減脂一把罩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962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吃安眠藥沒用?這些人易有「睡眠焦慮症」 醫授3招擊退失眠惡循環
(6 小時前) -
台北空氣品質達紅色警戒!今明兩天空污加劇 市府啟動應變籲民眾減少外出配戴口罩
(8 小時前) -
南投推動長照口腔照護培訓 提升住宿機構照護品質
(9 小時前) -
睡眠呼吸中止症合併氣喘難控制 「睡眠內視鏡」助找對治療方法
(9 小時前) -
嘉縣衛生局科長邱妙薰 榮獲114年度嘉縣模範公務人員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