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腺瘤有癌變大腸癌風險!AI助攻大腸鏡檢查,即時揪出小息肉防病變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居高不下,大腸腺瘤早期發現與切除正是預防大腸直腸癌的關鍵,目前醫療進步,透過AI助攻大腸鏡檢查,能即時揪出小息肉,預防病變。
1名55歲的劉先生因參加國健署補助的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陽性,因此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然而檢查當天腸道清得不夠乾淨,部分區域仍有液態狀糞便,影響醫師檢查。所幸,醫師搭配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即時發現局部被糞便覆蓋的一顆約0.5公分的小息肉,經切除後病理化驗,證實為腺瘤性息肉,屬於大腸癌的前期型態,若未及早處理,日後恐轉變為惡性腫瘤。
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德福表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居高不下,大腸腺瘤早期發現與切除正是預防大腸直腸癌的關鍵,而大腸鏡一直是最準確的檢查方式之一,能即時觀察腸道內部並切除異常病灶。但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內視鏡醫師,也可能在檢查過程中遺漏約10-20%的腺瘤,特別是比較小或扁平的息肉。因此,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的導入,就能提升醫師發現大腸腺瘤的機率。
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4大優點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的優點包含:
1.提升約20%的腺瘤偵測率。
2.可降低55%的腺瘤遺漏率。
3.即使是小於5mm的微小病灶,也能被系統及時提示。
4.有效增加每次檢查中被發現的腺瘤數量。
AI系統輔助大腸鏡檢查的適用對象
林德福醫師建議下列民眾可考慮接受AI系統輔助大腸鏡檢查:
(1)50歲以上民眾,或家族有大腸癌病史者,建議定期接受篩檢。
(2)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
(3)曾發現大腸息肉或腺瘤者,需定期追蹤。
(4)曾罹患大腸癌者,需定期檢查以防復發。
(5)有下消化道出血,或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者。
(6)長期腹瀉、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者。
林德福醫師表示,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可說是醫師的最佳助手,在檢查過程中主動提醒可能的病灶位置。(圖片提供/大千綜合醫院)
林德福醫師表示,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可說是醫師的最佳助手,在檢查過程中主動提醒可能的病灶位置。如同此次案例,即便檢查條件不理想,但在AI系統的輔助下,還是能發現小顆的腺瘤性息肉。藉由AI輔助大腸鏡檢查與醫師的專業判斷,讓每一次的大腸鏡檢查更精準,也更有保障。
【延伸閱讀】
春季新陳代謝活躍,是轉骨好時機!康涵菁中醫師:針灸4大穴位促進生長
多巴胺不只讓人快樂、助眠,還能減重!吳悦慈營養師:6大類多巴胺食物助減重
每10人就有7人有腸息肉!小心腺瘤型息肉有癌變風險,4招腸保健康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9/962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
生理期私密處總是又腫又癢?醫:3狀況要留意!改用棉條、月亮杯有幫助嗎?
(11 小時前) -
自己的腳痛自己救》阿伯求醫喊「把腳趾剁掉」,足踝名醫揭五陰白骨腳真相
(12 小時前) -
她不孕2年竟是甲狀腺惹禍 醫建議「這樣做」提高著床率
(13 小時前) -
病患快撐不下去「家屬想請乩童」 醫秒同意…目睹超離奇一幕嚇呆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