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血管沒地方可打,要找腳血管?愛的導管PICC,讓病人擺脫重覆扎針之苦
「好心疼哦!長輩手臂的血管已沒地方可打了,要找腳的血管了。」老人家血管不好找,或久病長期扎針的病人,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三天要重新找週邊靜脈更換留置針的痛苦。PICC(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就是一條讓病人免於重複扎針的痛苦,又可降低感染風險的管路,是這些病患的一大福音。
台東馬偕醫院在五年前引進這項創新的技術及導管,已為近二千位病患免除長期扎針之苦。首次將PICC引入台東的胃腸肝膽科病房郭玉琦護理長,因著一位居家治療的病人,需長期換針要麻煩別人而不想活了,因而起心動念想為她找一條生命的出路。有了這條PICC讓這位病患找到了繼續活下去的理由。郭玉琦護理長說:這條導管意義重大,它不再只是普通的醫材,而是愛的導管。而執行這項PICC置放術的放射線科洪紹庭醫師則表示:這項技術在台東馬偕已非常純熟了,五年來感染率極低,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治療。
PICC(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會引進台東馬偕,其中有段刻苦銘心、白衣天使愛心守護的故事。一位罹患「慢性腸阻塞惡病質」的病人,必須長期依靠營養針與點滴維生的病人。身上連續裝了三條人工血管接連因感染而失效,每一次敗血症發作,都幾乎要奪走她的生命。因家屬對於換點滴心生恐懼,深怕一不小心又感染。為了讓病人治療不中斷,本院胃腸肝膽科病房郭玉琦護理長,不辭辛勞每天下班後便直接到她家,親自為她換點滴。直到有一天,病人突然跟她說:「玉琦,我不想活了,我一直在麻煩別人……」就因為這句話刺痛了護理長,決定要為她找出一條新的出路。
上帝聽見了玉琦阿長的聲音,總院正好引進PICC導管,玉琦阿長找了放射科洪紹庭醫師學習導管置放技巧,護理人員也接受了導管照護與傷口處理的訓練。就這樣順利的將導管使用在這位病人身上,改善治療品質,目前依舊如常人一樣的正常生活。
洪紹庭醫師表示:PICC是一種經由週邊血管置入的外露式中心靜脈導管。是一條長約 50-60 公分,一般由上臂附近較大的周邊靜脈穿刺進入,將導管前端放置在中心上腔靜脈。過程中透過超音波導引及X光機提供準確位置,可在10-15分鐘內完成,全程只需局部麻醉下執行,且一次穿刺即可在數週甚至半年內持續治療,不需重新打針。不但免去每3~4天,需重新找週邊靜脈更換留置針的痛苦,也有效率降低護理師找血管的工時,並且實證使用PICC導管可有效降低中心靜脈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
台東馬偕醫院在五年前引進PICC(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這項創新的技術及導管,已為近二千位病患免除長期扎針之苦。(圖片提供/台東馬偕醫院)
創新的PICC,讓需長期扎針的病患多了一種選擇,藉由專業醫師評估、置放、搭配護理師照護及衛教,完美的發揮了PICC臨床最大效益!目前健保針對癌症化學治療、癌症末期之疼痛治療、使用全靜脈營養輸液(TPN)預期二週以上、免疫不全與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預期二週以上皆有給付,另外也開放其他疾病適用,只要預期接受中心靜脈導管置入二週以上皆可適用健保。
好康「金」來領!加入【華人健康網VIP】,掃碼就送500元購物金或等值商品!>>>
【延伸閱讀】
椎間盤突出只能吃止痛藥?吳文誠中醫師:4招治療椎間盤突出,恢復無痛人生
神奇!可樂可以拿來洗大腸?翁梓華醫師:可樂在急診輔助治療3大妙用
記憶力變差擔心大腦早老化嗎?鄭佳益醫師揭:植物性飲食5大優點,吃出健康大腦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963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
她不孕2年竟是甲狀腺惹禍 醫建議「這樣做」提高著床率
(3 小時前) -
病患快撐不下去「家屬想請乩童」 醫秒同意…目睹超離奇一幕嚇呆
(3 小時前) -
打一針撐半年 長效針劑搶救思覺失調患者
(4 小時前) -
臺東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分中心聯合揭牌 擴大高齡營養照護服務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