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1° / 21° )
氣象
2025-05-28 | 華人健康網

肌少症不只四肢,口腔肌少症拉警鐘!醫師教「健口操」改善口腔衰弱,助吞嚥安全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統計,至2024年65歲以上人口已突破19%,預計2025年8月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然而,肌少症過去多被聚焦於下肢與日常行動能力,卻忽略了一個攸關生命安全的環節——口腔肌群的衰退!由於缺牙造成的牙口不佳,造成口腔肌力衰退,不僅咀嚼與吞嚥時無法有效控制食物路徑,研究顯示30%口腔衰弱長者因誤將食物吸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 ,口腔衰弱長者所造成的全身性肌少症是一般正常長者的2.2倍,甚至加速認知退化的失智風險為1.8倍,不可不慎!



財團法人中華長照暨偏鄉醫療基金會與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發表「社區中高齡居民肌肉骨骼及老化相關疾病之介入預防研究計畫」成果,總計畫主持人暨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楊俊毓教授指出,子計畫三針對中高齡者研究,透過自然牙存留數、連續發音能力及舌壓檢測等綜合評估,找出「口腔肌群功能退化」者,並給予健康介入健口操,提升舌頰肌力。

高雄醫學大學大南方咀嚼吞嚥健康產業人才培訓基地營運長暨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俊鴻醫師指出,透過搭配「美酒加咖啡」一曲五分鐘的「健口操」,放鬆頭頸部肌肉、加強兩頰及喉部的口腔機能核心肌群訓練,成功提升長者咀嚼與吞嚥功能,不僅降低「因噎廢食」的發生,更有機會延緩因口腔肌少症所衍伸的健康風險。

肌少症不只四肢,5大指標揭示高齡口腔衰弱真相

楊俊毓教授指出,傳統對肌少症的認知多集中在四肢,特別是步態與行動能力,但「口腔肌少症」才是真正潛藏風險的健康死角。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舌肌、咀嚼肌與咽部肌肉逐漸萎縮,導致吞嚥不順、容易嗆咳、食慾下降,進而影響營養吸收與生活品質,根據2024年日本團隊發表於老年醫學研究發現,口腔衰弱即口腔功能的下降,與身體功能有關。當口腔功能下降,甚至增加1.55倍跌倒事件發生。

子計畫三為「口腔機能核心肌群訓練、多元性功能導向運動及數位認知刺激雙重訓練介入研究」自2025年1月起收案至4月,於高雄市各社區發展協會或長照機構收案共221位45歲以上成人。研究透過五大指標評估口腔衰退狀況,發現高達51.58%的參與者自然牙存留數少於20顆,影響基本咀嚼功能,遠高於衛福部110-112年普查的36.6 %;並且若以連續發音測試「他(tha)」音,更高達94.12%的受試者在「他(tha)」音連續發音測試中表現未達標,顯示口腔運動協調性不足。最後,有93.21%的個案舌壓未達34kPa的臨床標準,顯示有吞嚥困難風險。

陳俊鴻醫師補充說明:「這些指標其實就是我們長期照護現場的日常,但以前缺乏系統性的評估工具,如今我們可以更早介入、更科學地追蹤改善成效。」



肌少症前哨:口腔衰弱罹失智風險1.8倍、肌少症增2.2倍。(圖片提供/中華長照暨偏鄉醫療基金會)

健口操介入,改善明顯——提升吞嚥安全、強化咀嚼肌力

其實,台灣的長照系統早已注意到此問題,針對長者飲食風險,將食物質地分為7級,從完整固體至完全流質,並規定照護機構需依個案吞嚥能力配餐。部分機構更導入進食前喉部按摩與口腔暖身運動,以降低進食過程的危險性。

陳俊鴻醫師指出,曾經收治一名85歲的李爺爺在端午節前夕,和家人團聚時開心吃粽子,卻在進食過程中突然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家屬緊急送醫後,診斷因誤嚥造成吸入性肺炎,在加護病房住了整整一週才出院。陳俊鴻醫師說明,李爺爺自然牙很少,長期配戴活動假牙,日常飲食以粥類、軟質為主,較少吃質硬或黏稠性食物。由於節慶氣氛濃厚,家人貼心幫他準備了一顆軟糯的北部粽,並以為「配水吃比較好吞」,沒想到卻成了導致肺炎的導火線。

經評估,李爺爺有口腔肌少症,咀嚼力與吞嚥協調功能皆衰退,尤其是假牙配戴不穩,導致他進食時無法有效控制食團方向,應積極進行「口腔肌力復健」。研究團隊本次介入方案以「健口操」為核心,包括唇部運動、舌頭活動、咀嚼訓練與吞嚥協調動作,為期八週、每日兩次。介入效果透過舌壓計進行評估,測量負責反映吞嚥能力的「舌根」,與協助口腔內食物推送的「舌尖」兩處肌力表現。一般而言,若要判定介入(如訓練或復健)具有成效,需觀察舌根與舌尖兩處肌肉壓力皆有提升。而本次介入結果顯示,舌根與舌尖壓力均有進步,總計提升16.36%,並且原本有三項或三項以上口腔衰弱者減少,從90位 (54.55% )減少至71位(43.03%)。

儘管介入的主軸以口腔機能核心肌群訓練為焦點,研究團隊也設計了其他子組別,包括多元性功能導向運動(如手眼協調與動態平衡)以及數位認知刺激(如觸控遊戲或語音指令訓練),惟本次記者會重點仍聚焦在與「進食安全」高度相關的口腔功能介入。呼籲不僅機構照護,社區與家庭照顧者更應積極認識「健口健康」的重要性,這不只是讓長者吃得下,更是吃得安心與活得有尊嚴。

台灣邁向超高齡時代,「吃得下」就是「活得好」

楊俊毓教授強調:「吃得下,就是活得好。希望透過這項研究,讓口腔肌少症不再是冷門議題,社區、家庭、機構照護者都能夠早期發現並進行介入,提升長者生活品質。」此次研究已證實「健口操」與系統性口腔評估對於高齡者的實質幫助,不僅改善咀嚼與吞嚥能力,更維持長者對進食的信心與尊嚴,遠離肌少或失智的風險。未來研究團隊也將持續推動健口操數位教材、搭配社區衛教師培訓,期望建立更全面的高齡營養與口腔健康照護模式。

好康「金」來領!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掃碼就送500元購物金或等值商品!>>>



【延伸閱讀】



椎間盤突出只能吃止痛藥?吳文誠中醫師:4招治療椎間盤突出,恢復無痛人生



記憶力變差擔心大腦早老化嗎?鄭佳益醫師揭:植物性飲食5大優點,吃出健康大腦



肌少症恐誘發失智症、代謝症候群!高敏敏營養師:防肌少症「多吃+多動」6要訣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4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