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31° )
氣象
2025-10-01 | 華人健康網

「癌症新藥基金」受惠逾3千3百人!醫界籲:3大方向落實癌藥基金永續、法制化

賴總統打造「健康台灣」願景行動,癌友在治療上公務預算先行挹注50億成立「癌症新藥基金」,並以暫時性支付專款於今年正式啟動,以縮短癌症病人等待新藥救命時間,台灣癌症基金會公布專款預估支用情形,據統計,今年8月1日前,基金已收載11項癌症新藥、分別治療包括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神經纖維瘤等,預估受惠人數超過3千3百人,平均每名癌友1年可減輕逾百萬元的經濟負擔。


「癌症新藥基金」受惠逾3千3百人!醫界籲:3大方向落實癌藥基金永續、法制化

根據估算至10月1日已核准的新藥,到今年底預估將支用約23.58億元,今年度剩餘額度加上115年度新編50億元預算,估計明年約有70億到80億預算可用於新藥給付。

基金讓許多病人適時地用藥,減輕病人負擔亦落實醫療平權,然鑑於目前基金僅靠行政預算暫行運作,預算來源不穩,為確保未來給付不斷炊,基金會呼籲政府應儘速完成「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明訂癌藥基金的財源、運作方式,於行政端、立法端推動癌症防治法修法作業。

不只求有、更要永續!財源要穩定,程序要明確,有賴癌藥基金法制化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近年台灣癌症治療面臨等待新藥健保給付的時間長,且給付限縮等,而新藥自費昂貴,即使治療成效良好,癌友也常因為高額藥費而被迫放棄治療。

為了減少患者因為經濟因素無法獲得及時醫治,台灣癌症基金會近年積極推動「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mCDF) ,以幫助癌症家庭並兼顧健保永續。2024年行政院為強化國家癌症防治策略、落實健康台灣願景,正式成立「癌症新藥基金」,並以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施行。

曾自費百萬完成治療的癌友Amanda表示,若非當初有保險協助,她根本無力負擔數百萬元的免疫治療,可能選擇放棄治療,但一想到雙胞胎孩子的未來,便不知如何是好。「癌症新藥基金對病人而言是一場『及時雨』,能及時用藥,減輕家庭負擔,也替健保節省往後惡化後更多的醫療支出。」Amanda 感謝政府推動此基金,讓資源真正用在需要的癌友身上。

而實際受惠於基金的肺腺癌病友小蕭表示,半年多咳嗽、喉嚨發癢,原以為只是新冠後遺症,直到連呼吸都困難才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因不敢讓85歲高齡母親擔心,她努力維持工作,假裝日常如常。起初化療每次自費5千多元尚能負擔,但聽聞免疫治療一年藥費高達百萬時,一度覺得等同「宣判死刑」。所幸在醫師與個管師協助下,她於6月1日基金上路後成功申請,8月起展開免疫療程。「沒有基金,我醫不起,只能放棄。基金讓我安心治療,不用每天算錢過日子。」她感謝基金搬走「醫不起」的恐懼,也呼籲政府應將制度法制化,才能永續守護病友的希望。

蔡麗娟副執行長指出,感謝賴總統以及衛福部傾聽病友的聲音,在資源有限、財務壓力極大之下,透過暫時性支付專款提升癌症新藥可近,幫助廣大的癌症家庭有更好的治療。而自政府宣布規劃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後,「病人最關心的問題是“藥什麼時候用得到?”」為了讓社會即時掌握進度、即時反應需求,基金會推出「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進度追蹤資訊平台」,公開藥證核發日、藥品審查通過日、給付生效日、總等待天數與支用規模、受惠人數。從這次的公開資訊可以看到,約有3千多個家庭受到幫助,平均每年減輕病友約117萬元的經濟負擔。

然而,我們也看到因為癌藥基金元年的執行率偏低,因為流程建立需要時間,相信這只是暫時性的現象。尤其隨著越來越多藥品收載,未來支出必然大幅增加,如果政府僅維持50億的挹注,病友恐怕仍會面臨有藥等不到的困境。我們期盼政府能盡速補滿百億,並加速審查,才能真正落實賴總統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的目標。

3大方向落實癌藥基金永續、法制化

為使基金穩定,不再讓癌友被迫放棄治療,蔡麗娟副執行長呼籲,形塑永續癌症新藥基金的支持機制,提出3大方向:

1.賦予法律位階:

現行以行政預算暫行運作,欠缺法源、缺乏長期穩定性因此基金會主張將癌症新藥基金明文納入《癌症防治法》,避免年度預算掣肘。目前也已獲得一百零六位立委連署支持。

2.確保財源永續:

日前行政院編列預算僅再挹注50億元,與既定規劃及臨床需求有明顯距離,今年至10月1日已經收載11款新藥,明年整年支用預估將來到約40億,而明年僅再挹注50億元,此並未對齊賴總統政見,補足到百億以上,尤其癌症治療的需求逐步往早期治療與精準醫療邁進,「提早介入、延長存活」已成趨勢,代表藥品需求與人數都會上升。亦懇請健保署具體公布「未來兩年癌症新藥前瞻科技評估(Horizon Scanning)」給付優先順序、預估受益人數、年度財務影響與缺口,檢視預算是否接軌國際治療指引與臨床需求,並據以逐年調整規模。

3.強化病友參與:

病友權益是癌症新藥基金制度的核心,擴大病友參與健康決策是國際趨勢。應建立病友參與制度,才能真正回應病友的治療需求,守護病友生命線。


「癌症新藥基金」受惠逾3千3百人!醫界籲:3大方向落實癌藥基金永續、法制化

醫界籲,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永續守護癌友生命線。(圖片提供/台灣癌症基金會)

填補健保空窗 ,付無縫接軌!有賴健保、新藥基金、醫療科技評估協同運作

臺大藥學院沈麗娟教授表示,癌症新藥基金提升到「法律位階」不只能讓預算來源明確。另一方面,還能將癌藥基金的給付程序、時程、責任機關、行政規範完整明訂。

沈麗娟教授指出,未來新藥基金就像是幫健保「先行支付」,同時蒐集「真實世界證據(RWE)」,三年內須進行醫療科技再評估。一旦新藥經再評估後,證實符合成本效益且掌握明確財務衝擊,則可改由健保常規支付,形成制度上的無縫銜接。而若新藥未能證實所稱效益,則停止支付。

至於新藥如何成為新藥基金暫時性支付的對象呢?建議不妨由CHPTA(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進行科學性評估與建議,除了事先透過前瞻性評估,掌握兩到3年內潛在新治療項目,讓健保署能預先掌握即將上市的重要新藥;並結合醫療科技評估、了解成本效益之外,是否有優先排序等?也應明確界定。

同時,還要納入病友與臨床意見。最後,由健保署依據基金財務運作數據與評估結果,進行財務規劃與總額銜接。確保新藥供應平穩順利。避免臨時編預算、導致病人等待。以期順利有效填補健保空窗,減少病人錯過治療黃金期的遺憾。

台灣癌症基金會強調:基金上路是正確第一步,下一步是法制化+制度化協作。唯有讓病友在最需要的時刻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台灣才能真正打造永續的癌症醫療安全網。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足底筋膜炎腳踩地觸電感!吳文誠中醫師:針刀調整筋膜甩疼痛、4要訣預防



168斷食減肥瘦成好像看到骨架?劉伯恩醫師:常見5大副作用別輕忽



記憶力變差擔心大腦早老化嗎?鄭佳益醫師揭:植物性飲食5大優點,吃出健康大腦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9/970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