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1歲嬰確診肉毒桿菌中毒 疾管署提醒「這樣做」降低風險
疾病管制署今(21)日公布一例肉毒桿菌中毒病例,為北部未滿1歲女嬰,平日僅食用母乳及水果泥、蔬菜泥等罐裝副食品。自2024年12月22日陸續出現便秘、食慾不振伴隨活動力逐漸下降等情形,至今年1月4日症狀持續而就醫,並轉住院治療,後因深層肌腱反射減弱、眼皮下垂、四肢無力,由醫院採檢並通報,經檢驗於糞便中檢出肉毒桿菌及毒素基因確診,個案已使用專案進口之肉毒桿菌抗毒素治療,目前仍於小兒加護病房治療。衛生單位已將個案食物檢體送驗,目前檢驗中。

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以病例發病日統計,今年尚無確定病例,近十年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6例,均為散發性病例,病例年齡介於未滿1歲至70多歲,其中3例為未滿1歲嬰兒。
疾管署表示,肉毒桿菌以孢子形態存在於生活環境中,其毒素導致中毒稱之肉毒桿菌中毒,此毒素不耐熱,經煮沸、煮熟後毒力會消失。1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且腸道菌叢亦未發展完全,若不慎食入含肉毒桿菌孢子的食品,易使病原菌在腸道內增殖產生毒素而致病,潛伏期約30天內。由於肉毒桿菌孢子於自然界的分布廣泛,疾管署呼籲1歲以下嬰兒應避免餵食蜂蜜;帶皮蔬果可能沾染泥土,應澈底清洗及去皮後,再進行食品製作,以降低發生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民眾烹調食品時,應將食物煮沸至少10分鐘並攪拌,不可食用蓋子脹起的罐頭製品,開罐後發覺有異味時不要勉強試吃,如有疑問即勿食用。疾管署籲請臨床醫師提高警覺,如診療病患發現有腸胃道症狀、疲倦,伴隨視力模糊、瞳孔放大、眼瞼下垂或由上到下肢體無力等疑似肉毒桿菌中毒之神經學症狀,應立即通報衛生單位儘速檢驗釐清致病原因及對症治療,並給予病患妥適的照護,降低患者死亡風險。更多資訊可至疾管署網站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未滿1歲嬰確診肉毒桿菌中毒 疾管署提醒「這樣做」降低風險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一樣80%的巧克力苦度卻不同?農業部曝「%數」真正含意
(4 小時前) -
天冷易誘發「偏頭痛」!醫:疼痛頻率增 伴隨「3類症狀」要當心
(5 小時前) -
假期美食吃太多,血糖、膽固醇飆升?醫籲:5大控糖關鍵+連續血糖監測
(5 小時前) -
大S猝逝爆搶打流感疫苗!醫籲:流感後更要防「這個」頭號殺手細菌乘虛而入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