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3°
( 14° / 13° )
氣象
2025-03-31 | 桃園電子報

陪伴病患善終 北榮桃園分院設預立醫療諮商門診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趨勢加劇,高齡人口的增加使得照護議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讓長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獲得尊嚴與舒適的照護,已成為每個家庭與社會亟需面對的重要課題。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在退輔會的支持下,持續積極推動安寧照護。在今(114)年則針對近期安寧相關照護尤其斷食善終,以及作家瓊瑤事件引發許多老人照護之問題,展開以「陪你到最後」一系列三階段講座,深入探討「生死無常與善終照護」、「失能後的生活安排」以及「生死教育帶來的愛與療癒」等三大核心議題。



陪伴病患善終 北榮桃園分院設預立醫療諮商門診
北榮桃園分院設有預立醫療諮商門診,提供專業的指導與協助。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如何在生命最後的階段獲得尊嚴的照護?北榮桃園分院護理師劉台花表示,可以透過安寧照護的推動讓病人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藉由醫療與心理支持,減輕痛苦並平靜迎接生命終點。近期「斷食善終」受到關注,成為許多人討論的重點,也讓民眾以為「斷食」即可達成「善終」,然而,斷食善終必須由病患在疾病末期主動提出,透過停止進食與飲水,讓身體自然地結束生命,不刻意加工縮短生命,避免病人在遇到失能、失智無法正確表達的狀況下被停止餵食,引發照顧倫理議題。



陪伴病患善終 北榮桃園分院設預立醫療諮商門診
北榮桃園分院辦理「陪你到最後」系列講座。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北榮桃園分院提到,在台灣,現行《病人自主權利法》已賦予病患對於自身醫療的自主權,其中包含拒絕維生治療。該項「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選擇,是指透過導管或其他侵入性措施餵養食物與水分,如果不選擇該項並不表示不需要餵食。然而,斷食善終是否符合此法仍需進一步討論。部分醫療機構已經在安寧照護的範圍內,提供相應的支持,如緩和醫療團隊協助患者進行症狀控制,減少脫水與飢餓帶來的不適。此外,斷食與安樂死或自殺不同,斷食善終是基於病患自主決定,不涉及外力介入,因此在倫理與法律上的考量亦有所不同。


北榮桃園分院指出,老年失能不僅影響個人身心健康,也對家庭照顧、自我價值、生活品質及自我感官等層面產生深遠影響。根據衛福部2022年「老人狀況調查表」,顯示受到少子化、獨居、未婚、晚婚等因素影響,家庭規模逐漸變小,家戶人口數從1988年平均人口3.44人到2023年只剩下2.33人,而獨居和老老照護比例增加也是未來可見的趨勢。如何面對長期照護、臨終照護的安排,必須及早規畫準備。


北榮桃園分院提及,作家瓊瑤女士的丈夫平鑫濤生前因失智症臥床多年並放置鼻胃管。為了讓丈夫能夠有尊嚴地離世,瓊瑤曾與平鑫濤的子女因鼻胃管問題產生爭執,並撰寫《雪花飄落之前》,倡議尊嚴死,積極推動善終權。晚年更留下遺書寫道,「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終站實行的!但願那時,人類已經找到很人道的方式,來幫助『老人』們,快樂地『歸去』!」表達對失能後生活品質的憂慮。此番內容再次引發社會對「善終權」、「失能照顧」及《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熱議。


北榮桃園分院表示,老年喪偶是一個重大失落,尤其感情不錯的夫妻更是如此。根據調查指出對高齡喪偶者來說,有較高的機會將失去配偶的傷痛變成持續的哀傷,導致鰥夫或寡婦在配偶過世的第一年有較高的死亡率。如果沒有處理好哀傷,影響身心甚鉅。 另一半過世一、兩年後,容易有心臟疾病、高血壓、自殺念頭等健康問題,尤其是年紀較大時喪偶,情況更為嚴重。


北榮桃園分院提及,許多家庭在面對親人失能時,會陷入困境,包括是否進行侵入性醫療、是否送至長照機構或聘請專業照護人員等。長者的意願應受到尊重,預立醫療決定與預立遺囑成為重要的準備工具。社會應推動更完善的長期照護體系,提供家庭更多選擇,讓長者能夠在符合自身意願與尊嚴的條件下安享餘生。


北榮桃園分院指出,親人離世帶來的哀傷與心理衝擊是難以避免的,如何透過正向的方式調適自身情緒,成為人生重要的課題。許多人在經歷親人往生後,會面臨焦慮、憂鬱、內疚等情緒,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在其安寧照護的相關演講與教學中提出「道愛、道謝、道歉、道別」的「四道人生」,這看似簡單的話語,卻是死者與生者送給彼此最後也是最珍貴的禮物。


北榮桃園分院提到,「悲傷就像一塊石頭」,放在口袋裡,你總是會一直注意到它、感覺到它、你會知道它就在那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變得更堅強。所以當你變得更堅強時,石頭並不會消失、變小,只是隨著時光流逝你變強壯了。在安寧療護當中,透過心理支持與哀傷輔導,可以幫助家屬走出悲傷,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


北榮桃園分院表示,安寧照顧強調不止照顧病人的身體,也照顧病人及家屬的心理,並且涵蓋及病人往生後這段時間的遺族支持與關懷,即安寧療護所強調的全人、全隊、全家、全程、全社區—五全照顧,因此喪親服務與遺族關懷,已是我國安寧療護推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生死教育應從年輕時期開始,讓人們學習如何面對生命的有限性,並在生前做好心理與實際準備。唯有認識死亡,才能更珍惜生命,也才能讓「愛與被愛」的情感更深遠地延續。


北榮桃園分院提到,隨著醫療進步與社會觀念的變遷,善終照護的模式將朝向更加人性化與多元化的發展。為了提供更完善的安寧照護服務,北榮桃園分院積極推動相關措施,提供身心靈全方位的關懷讓每位長者都能在生命的最後旅程中擁有尊嚴與選擇的權利,讓患者與家屬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都能獲得最大的安心與平靜。


北榮桃園分院院長彭家勛表示,該院設有預立醫療諮商門診,提供專業的指導與協助。民眾如有需求,可撥打預約服務專線0976-731-679或03-3384889分機1703,安排諮詢時段。北榮桃園分院將持續致力於推動安寧療護服務,讓生命的最後旅程不再充滿遺憾,而是充滿尊嚴與愛的陪伴。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陪伴病患善終 北榮桃園分院設預立醫療諮商門診



延伸閱讀:


  • 補習班被爆有狼師、職場霸凌 桃園市府:依規定調查

  • 預防工廠火警 桃消觀音分隊舉辦防火管理座談會

  • 康芮直撲台灣 桃捷:若停班將取消直達車及通勤加班車次

  • 何志偉開南大學演講 勉勵學子「別害怕走彎路」
  •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