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4-06-28 | 優活健康網

挖耳屎還在用棉花棒?林靜芸揭正確除耳垢:用「濕紙巾」輕擦這部位

你平常會挖耳屎嗎?大多數人習慣自己挖耳屎,然而耳屎是抗菌保溼的耳朵守門員,一般狀況下並不需要特別清潔,過度清潔反而會將耳垢推入造成阻塞,間接造成耳朵發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外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耳朵清潔」的方法,建議以濕毛巾擦耳朵就好,不要嘗試進入耳道。

李太太去美容院洗頭,沖水之後,美容院小妹遞二枝棉花棒給她掏耳朵。李太太坐回位置,師傅拿吹風機吹頭髮,李太太將棉花棒放入耳道,師傅的身體撞到李太太的手肘,棉花棒刺破耳膜。李太太一陣暈眩,顧不得頭髮亂七八糟急忙出門去掛急診。

張先生去按摩,師傅好心替他掏耳朵,張先生覺得耳道煥然一新,非常享受。可是第二天張先生左耳腫脹疼痛,第三天更腫晚上無法入眠,張先生不得不求醫。醫師診斷局部毛囊炎,須要治療。



耳屎會自動排出

華人認為耳屎不清潔會妨礙聽力,普遍有挖耳朵,掏耳屎的習慣。醫學文獻卻主張不可以清潔為目的在耳道內放入任何裝置。紐約上州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亞歷山大昆比解釋:「耳屎是由皮屑、汗水及油垢形成,乾耳屎以皮屑為主,濕耳屎則油垢及汗水較多。」

「耳屎能夠調整濕度並防止灰塵、髒污、細菌、黴菌、昆蟲等等傷害內耳,耳屎也能幫忙將內耳剝落的皮屑清除。我們洗澡、說話或是咀嚼時,耳屎會從最內層移動到外層,最終會被排出。」

很多人介意耳朵髒,但是耳道皮膚細緻、神經很多,刻意掏耳雖然舒服,卻容易刮傷,造成細菌感染;而過份清潔可能濕疹,經常搔刮可能讓耳屎往內卡死,如何清潔耳朵呢?

耳膜直徑1公分,與入口距離只有2.5公分,耳膜脆弱容易受傷,建議以濕毛巾擦耳朵就好,不要嘗試進入耳道。如果一定要處理耳屎,建議每天早晚滴二滴礦物油、嬰兒油、生理食鹽水等等軟化耳屎,讓它加快向外移動。任何掏耳垢的裝置包括棉花棒,只能在洞口使用,如果耳朵疼痛、癢或塞住,應該尋求醫師診治。

挖耳屎還在用棉花棒?林靜芸揭正確除耳垢:用「濕紙巾」輕擦這部位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