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5° / 15° )
氣象
2024-11-04 | 優活健康網

老了要倚靠家人,還是依賴朋友?心理學博士:重要是「扮演的角色」

你是否有想過人老了到底能靠誰?英國約克大學心理學博士黃揚名於《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一書中,以專研多年的老人心理學,用科學證據來解答大眾對於「老人」、「銀髮」、「熟齡」與「高齡」的種種疑惑,幫助讀者用正確的心態面對變老,迎向美好的人生下半場。以下為原書摘文:

家人好,還是朋友好?

在傳統的華人社會中,上了年紀的人,因為離開了職場,生活重心就會更加向家庭傾斜。但隨著社會的變遷,退休的人,生活重心不一定就會回歸家庭,而且老人和成年子女之間的關係,也有了一些改變。過去養兒防老的思維,也越來越受到挑戰。

面對這樣的社會變革,搞清楚怎樣的人際關係對老人最有利,是很重要的課題。早在幾十年前,國外的研究就顯示,並非所有的人際關係,對老人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一個德國的長期追蹤研究就發現,對於中年人來說,與家人、朋友的互動,都會提升正向情緒以及生活滿意度。但是,對老人來說,和家人互動會提升正向以及負向情緒,但是與生活滿意度沒有關係;和朋友互動則會提升正向情緒、生活滿意度,同時降低負向情緒。

也就是說,在這個研究中發現,老人和朋友互動的好處,比和家人互動的好處還要多。但是,研究者認為,會有這樣的轉變,是因為老人看待家人的角色有了轉變,他們會更依賴家人,而這樣的依賴比較是生活中的依賴, 而不盡然是社交上的依賴。

不過,並不是所有研究都發現朋友對於老人更有幫助,有一個比較加拿大與拉丁美洲老人的研究就發現,對於拉丁美洲的老人來說,家人對他們是有比較多正面影響的。一個比較中國和美國老人的研究則發現,家人對中國老人負面情緒有較大的影響,朋友則對美國人負面情緒有較大的影響。

綜合這兩個研究的結果,都反映了家庭關係在不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會調節家人的關係對於老人的影響。



重要的不是身分,而是扮演的角色

在研究上,比較容易從身分上去劃分,有血緣關係的就是家人、沒有血緣關係的就是朋友。不過老實說,用這樣的方式去歸類到底和家人或是和朋友的關係,對於老人比較有幫助,會有點失準。

有一個針對失智症照護者的訪談研究就發現,老人感受到來自家人、朋友的支持固然會有所不同,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怎麼看待這些支持。比方說,有些老人覺得來自家人的社交支持,會讓他們覺得有壓力,因為他們擔心家人會有種被過度依賴的感受。所以對這些失智症照護者來說,他們更喜歡同病相憐的朋友,因為這些人最懂他們的感受,也最能夠給予他們最需要的支持。

雖然說扮演的角色才是重要的,但是人都很容易受到標籤化的影響,當覺得自己是伴侶,和覺得自己只是好朋友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該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或許也因為這樣,世界上有越來越多老年離婚的案例,有一項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的離婚率,在1990~2021年之間成長了3倍。

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是因為彼此都覺得和那個人保留配偶身分弊大於利,所以決定結束關係。在日本也有人選擇不離婚,而是宣示彼此進入「卒婚」狀態,就是沒有夫妻之實,只是還保有婚姻關係,這同樣也是一種用改換標籤來改變自己身分認同的做法。

刻板印象中,我們都會覺得老人的社交圈會比較小,獲得的社交支持會比較少。但是一個發表在《心理學與老化》的研究發現,如果只考慮比較親近的朋友,年齡並不會造成影響,也就是說老人和年輕人親近朋友的數量是沒有差異的。年輕人之所以社交圈比較廣,是因為有比較多泛泛之交。

其實不論年齡,若一個人有比較多親近的朋友,感受到的社交支持的品質就會比較高、生活的幸福感也是比較高的。如果家人、朋友等社交支持對老人是重要的,那要怎麼維持好的家人、朋友關係呢?



該怎麼維持好的家人關係?

綜觀研究,有一個大家沒有想過的發現,就是老人自身的健康狀況,會大大影響跟家人之間的關係。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當老人需要被照護的時候,就很容易有壓力,會破壞家人間的關係。在傳統的華人社會,父母老了由兒女照顧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是,伴隨時代的變遷、家庭結構的改變,不少戰後嬰兒潮世代嘲諷自己是照顧長輩的最後一代,言下之意就是晚輩不會照顧自己。為了因為照護而導致家人關係緊張,最好的做法就是讓自己可以維持健康,降低需要被照護的可能。

第2個重要的因素是尊重,這又可以分成3個不同的面向:真誠的尊重、尊重個人的喜好、尊重個人的自主性。老人很容易在面對子女的時候,依舊有一個我是長輩,我有權利及義務管你的行為。這樣的心態很容易讓子女覺得不受尊重,以至於破壞了家人間的關係。反之,子女在老人需要被照顧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有權決定父母的照顧,也會因為不尊重他們的自主性,對彼此的關係造成負面的影響。

第3個就是要有多元的社交支持,若對於子女有過於依賴的狀況,也容易因為子女感受到壓力,而引發衝突。所以,老人該想辦法維持多元的社交支持,而不該僅侷限在家人關係上,甚至只聚焦在配偶身上,這對彼此的關係來說,都是不健康的。

從子女的觀點出發,若希望和老年的父母有好的關係,就要想辦法讓父母感受到有安全的依附關係。不論是相互性孝道信念、權威性孝道信念或是關係的自主性,都有助於提升老年父母的安全依附感。



該怎麼維持好的朋友關係?

誠如前面提到的,朋友關係對老人是好處多多的,所以老人應該要盡可能尋求多一點的朋友支持。人之所以和另一個人成為朋友,很多時候是因為有共同的生活圈,像是同學、同事等等的。

若老人在退休之後,沒有建立新的生活圈就比較難交到新朋友;再加上以前的朋友,因為生活圈的轉變,或是因為健康的因素離開人世,都會導致朋友支持減少。也因此,維持朋友關係的第1個因素,就是要持續有社會參與,要讓自己的生活圈是豐富的,才能維繫既有的朋友、結交新的朋友。

第2個因素就是自身的狀態,若一個人的狀態是比較好的,也比較容易有來自朋友的社交支持。這個狀態好有很多面向,包含了一個人是否有自信,是否情緒穩定、是否有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等。

第3個因素就是對朋友要有合理的期待,如果你對於朋友能夠給予的期待過高,會因為失望而破壞彼此的關係;朋友也可能因為沒有辦法滿足你的期待,而備感壓力。所以,可以思考一下,對朋友該帶著怎樣的期待,才能維繫彼此之間的友誼。

雖然交朋友這件事,每個人到老的時候,都應該已經做了至少60年。但是, 一些研究結果都顯示,引導老人如何交朋友的課程,都能有效提升老人和朋友之間的關係,而且訓練的效果是可以延續的。雖然想到要去上這樣的課會讓人覺得面子掛不住,但是,若透過學習,可以有更好的人際關係,那何樂而不為呢?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