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8° / 14° )
氣象
2024-11-26 | 優活健康網

頻尿、夜尿、急尿⋯是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泌尿科醫揭「1關鍵」

83歲的蔡先生在與朋友討論攝護腺保健問題後,主動接受攝護腺癌篩檢,發現自己患有晚期攝護腺癌。另一位61歲鄭先生則是在一次感冒就醫時,醫師檢查發現尿液中有潛血,進一步檢查後意外確診為第3期攝護腺癌。泌尿科醫師提醒,攝護腺癌早期無症狀,50歲以上男性應進行至少1次篩檢,早期發現攝護腺癌。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泌尿科主任兼主治醫師薛又仁表示,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癌症前5名,不僅罹患人數逐年上升,每年有近8,000人確診,更出現年輕化趨勢,攝護腺癌的好發年齡通常在60~75歲,但隨著攝護腺特定抗原篩檢的普及,50歲以下年輕男性,也診斷出早期攝護腺癌。



頻尿、急尿不一定是攝護腺肥大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醫師高建璋表示,攝護腺癌早期無症狀,直到出現頻尿、急尿、夜尿、血尿等排尿障礙問題,更誤認為老化或攝護腺肥大症狀,事實上有不少男性民眾,都是在其他身體健檢時發現癌症,因此常常延遲診斷,確診罹患攝護腺癌時多已是第2期以上。

高建璋強調,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雖然都可能出現排尿障礙,但並無直接關聯,因此患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無需過度擔心是否會演變成癌症。不過他指出,兩者都與荷爾蒙分泌異常有關,攝護腺組織肥大與腫瘤可能同時存在,建議只要出現排尿異常,就盡快至泌尿科做進一步檢查。



男性50歲以上應進行PSA篩檢

高建璋說明,台灣男性攝護腺癌的診斷年齡中位數為71~72歲,相較於歐美國家僅有60歲,整整晚了10年,這也造成攝護腺癌死亡率逐年上升,其關鍵差異在於攝護腺篩檢的推廣仍存在進步空間。

亞洲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表示,攝護腺癌主要分為1到4期,早期攝護腺癌治癒率相當高,10年存活率達90%以上,若已進展到第4期且未接受治療,晚期攝護腺癌患者往往已出現骨轉移,治療難度大幅提升,5年存活率不到20%。

馮思中呼籲50歲以上的男性,可至醫院進行初步的攝護腺癌PSA檢測,及早診斷,若已知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應提早至45歲做一次篩檢,可到居家附近之醫療院所抽血檢驗PSA值,費用僅需500~700元之間。他指出,早期發現罹癌可定期追蹤積極藥物控制,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



預防攝護腺癌從調整飲食做起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有所突破。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童綜合醫院總院長歐宴泉表示,目前已有聯合治療策略,包括了結合新型治療方法與傳統療法,能夠顯著提高存活率、降低副作用反應,同時保有患者的生活品質。

歐宴泉說明,針對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常發生的骨頭轉移,目前也有能同時兼顧療效與患者生活品質的放射性同位素治療等治療選項。過去晚期患者的治療選擇有限,效果不彰,但如今的新療法為患者帶來了更多的希望,顯著改善了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

高建璋提醒,攝護腺癌與飲食習慣、基因有直接相關。若想從飲食上預防攝護腺癌,建議患者減少紅肉、雞蛋、牛奶以及富含Omega 6脂肪酸的攝取,這些食物可能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容易使攝護腺癌細胞加速生長。但他強調,飲食不是說少糖、少油膩就好,營養均衡攝取才是預防各種疾病與癌症的關鍵。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