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6° / 14° )
氣象
2024-12-20 | 優活健康網

泡湯前先用溫泉水做「暖身浴」!日本草津「獨特入浴法」排毒降血壓

冬天泡溫泉是人生一大享受,但澆淋溫泉水有一定的順序,避免劇烈溫差導致身體不適。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及感管室主任、中華民國溫泉觀光協會顧問陳家勉於《溫泉健康研究室》一書中,分享泡溫泉的知識,包括溫泉功效、溫泉注意事項等,讓民眾健康享受溫泉。以下為原書摘文:

進入溫泉池浸泡前澆淋溫泉水,是為了讓身體適應溫泉水,降低高熱溫泉水的刺激,而這種澆淋、清洗身體的禮儀也是個很重要的習慣。澆淋溫泉水有一定的順序,先從清洗離心臟遠端的手和腳開始,接著是腹部、頭部、胸部,依序緩慢地澆淋上溫泉水,同時清洗身體髒污較多的地方後,就可以輕鬆入浴了。

泡湯前先用溫泉水做「暖身浴」!日本草津「獨特入浴法」排毒降血壓



至於頭部澆淋溫泉水的方式是跪在浴池前,將毛巾攤開覆蓋在頭頂上,用提桶舀起浴池中的溫泉水,從頭頂澆淋到後腦杓,澆淋約20~30次,再將毛巾折疊起來蓋住頭頂,如此一方面可以先適應泉溫,另方面也可避免泡湯時發生頭暈。

為何需要先用溫泉水澆淋臨頭部?有一說是因為下視丘不僅是調節體溫的統合中樞,也是人體內的溫度接受器,而中腦、延腦及脊髓也都有這類體內溫度接受器,這些接受器會探測溫熱的刺激,調節全身熱能的產生及散放,而從頭部澆淋溫泉水的動作被認為可能會直接刺激這些體內溫度接受器。

但在醫學上,從事高溫溫泉浴前,在頭部淋上溫泉水的動作,並不是為了以溫熱直接刺激腦幹來釋放壓力荷爾蒙,而是為了擴張頭部的血管——讓溫熱的血液能快速地流入腦部循環中,因此,古時候的人體會出在頭部澆淋上溫泉水的動作,對於高溫溫泉浴所引起的頭暈是有效的,所以才被傳承了下來。



泡湯時,頭上最好擱條毛巾

天氣愈冷,大家愈喜歡泡湯,但也愈容易發生意外!曾有一則新聞報導,一名70多歲的老先生在泡湯時,疑似身體突然不適,無預警地跌出溫泉池外,並且後腦杓撞上地面,導致頸椎骨折!

泡溫泉時滑倒導致摔傷的意外傷害並不少見,溫泉業者也都會善意提醒──泡湯時間千萬不能過久、水溫維持在41~43度之間、每隔10分鐘一定要離開溫泉池休息並補充水分,以免發生昏眩或任何意外。尤其,年老者與三高患者更要隨時留意身體狀況。

入浴中或剛出浴時,可能出現有臉部發熱、頭暈情形,或噁心、心悸等身體不舒服的情況。感覺頭暈時,可使用濕毛巾來冷卻頭部,並待在溫暖的房間中安靜休息一陣子便可改善;最好的方式就是泡湯前先預防頭暈——入浴前,先使用溫泉水澆淋頭部或事先將冷毛巾放在頭上都是有效的。

將冷毛巾放在頭上的作用,就像馬拉松選手長跑時使用濕毛巾擦拭頭部,藉由水分蒸發的同時吸收頭部的熱能,如此頭部將會冷卻下來,可避免頭暈。同理,在涼冷的露天浴場中泡湯比較不會頭暈,一則浴場周遭景色宜人,令人心情大好,二來臉在戶外冷風的吹拂下,包括臉部及腦中流動的血液都會冷卻,所以較不容易頭暈。

泡溫泉時,只要感覺頭暈、心悸、噁心等不適狀況,最好馬上停止泡湯,並且「慢慢」起身,走出浴池休息。之所以強調慢慢起身,是因為連正常人突然起身都多少會有頭暈的現象,若是使用降血壓藥物的患者突然從溫泉池中站起來,原浴槽內加諸身體的水壓驟失,平日血壓就偏低及站起來容易頭暈的人就很容易出現姿態性低血壓,而導致摔傷或溺斃等不幸!尤其是泡碳酸泉時,血壓會降得更低,所以起身離開浴池時動作一定要慢!

所以,湯池旁設置安全扶手,浴缸及周遭地面設置防滑及防撞設備,都是湯池設計的安全重點,維持溫泉區地面乾燥也是確保湯客安全的基本作為。至於湯客本身也要注意,為了降低頭暈發生,進入浴槽的動作一定要徐緩,讓身體能適應泉溫,而離開浴槽時可將頭放低低地起身,如此站起來時較不易發生頭暈。



「時間湯」的入浴法

草津溫泉泉源處的泉質含有硫化氫氣及硫酸根離子,對於降低血壓、協助痰液排出、解毒與殺菌等有效用,因此被稱為「心臟之湯」、「痰之湯」、「傷之湯」、「中風之湯」及「美人湯」,長久以來在日本近代醫學之父貝爾茲博士的加持下,盛名是屹立不搖。

時間湯是草津溫泉獨特的溫泉浴法,約始自江戶時代晚期,明治時代初期便確立了當今的入浴法而傳承至今。選用47℃高溫泉水,1次浸泡3分鐘、1天入浴4次,並於固定之時間集體入浴。依湯長的指示,首先用長板子攪動溫泉水、再將溫泉水淋在頭上,接著同時入浴。

入浴時間湯之前要先攪拌溫泉水,使用的長板子要持續地攪動,由於古代人相信加水使泉溫下降的同時溫泉的療效也會降低,所以開發了湯揉的降溫方式。攪拌溫泉水的目的有3:

  • 讓溫泉水的高溫降到能夠入浴的溫度。
  • 作為高溫溫泉浴前的體操準備。
  • 讓有毒氣體能釋放出來,不斷攪拌泉水至身體暖和、湯溫合適,入浴的準備工夫也就完成了,便可入浴。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