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必學的好習慣!心理學博士教你「1招練習」拆解情緒感受
了解情緒的源頭,覺察自己的內心
許多成功企業家都有定期安排一段安靜獨處時間的習慣,有些甚至每週一次,練習沉澱自己、察覺自己。前微軟執行長比爾.蓋茲過去習慣1年2次,空出整整1週閉關修練,在非常安靜的場域中度過一個人的隱居生活,除了他本人,完全禁止其他人踏入,甚至不和其他人聯絡,這段時間他稱之為「思考週」。
在完全獨自一人的環境下,他規定自己得仔細研讀平常沒時間處理的公司檔案、想想該對員工說些什麼、審視自己如何處理工作和生活。覺察自省的獨處時間有助於發想創意、沉澱心靈、儲備能量,以跨過下一次更艱鉅的挑戰。本週就要帶大家進入對心的覺察,而我們的心包含了念頭和情緒。
塔爾.班夏哈是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有一次他帶女兒去動物園玩,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回家後他把照片的大兒子看,大兒子就趁他們不注意時把照片都刪掉了。
他發現後非常生氣,在情緒即將爆發之際,他察覺到若是放任情緒,不但對事情沒有幫助,到時候還會後悔。他告訴大兒子:「我必須先離開房間一陣子,等冷靜下來後我再回來跟你說。」等到心情平復後,他回到房間教育孩子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這不僅讓孩子上了一課,他也以身作則讓孩子看見,人即便在生氣時,仍能做出理性的回應。練習覺察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在對於自己的情緒、念頭和身體感受進行覺察前,我們要先了解情緒的源頭是什麼。
腦中的自動化導航系統
當人接受到外界的「刺激」時,我們會馬上有「念頭」出現,這個念頭快到一般人是覺察不到的。由於這個念頭,我們會生出「情緒」,例如高興、生氣,同時也會出現「身體感受」,例如心跳加速、肌肉緊繃。
我們通常很難察覺到自己的念頭,因為它後續引發的效應快到好似自動化一般,以至於都還不知道那個念頭是什麼,就已經出現身體感覺和情緒自動變化,直接帶領我們進入行為的「反應」,而不是「回應」 。
這一連串連鎖效應稱為「自動化導航系統」,就像反射動作、不經思考一樣。例如媽媽在嘮叨時,你一聽到就覺得「好煩喔」,在這樣的情緒下,你的反應可能會立即回媽媽:「可不可以不要再講了。」
當媽媽在嘮叨時,你可能會感覺焦躁、胃揪成一團,這時你可以試著去推測這個情緒和身體感覺背後的念頭是什麼?舉例來說,這個念頭可能是「她覺得我做得不夠」。當你可以拆解自己的情緒、感受和念頭時,就脫離了自動化歷程,你可以不再反射性的對它們做出打或逃的反應,而是一個有品質的回應,例如:「媽媽,妳週末想到哪裡走走,我陪妳去。」
自動化導航系統如何運作
我們可以把「自動化導航系統」想像成「無人車」,你不用去駕馭它,它自動就會運轉。當外界有刺激來到,你馬上就反應了,可能根本沒有去覺察在反應前的身體感受、情緒和想法,我們腦中的自動化導航系統,就像寫在無人車裡的程式。
駕駛座沒有主人,它自己就跑上路,很多時候我們的反應都是不由自主的,一看到什麼事火就冒上來,血壓上升、心跳加速,腦子出現批評負面的想法,我們好像身不由己的就會這樣!
一般碰到環境刺激所產生直覺式的「反應」,其實是啟動了腦中的杏仁核,它負責在偵測到威脅時,發出訊號讓身體調整成高激起狀態,如流汗、焦慮、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緊繃等。
人類早期在演化上為了生存需求,碰到兇猛野獸會打或逃,理智等同被關閉,為的是當遇到危險的刺激,我們可以快速做出反應。相反的,我們能覺察到想法、情緒與身體反應的關聯,創造一個內在空間去選擇的「回應」,其實是啟動了大腦的前額葉,這就是我們用來做理智決策的地方。
人的大腦一生都具有可塑性,當我們使用新的習慣時,大腦就會建立新的神經迴路,而這些一直被激發的神經,會不斷受到你的灌溉與滋養,長得更加茁壯;反之,因我們不再使用過去的習慣,習慣就被新建立的神經迴路取代,當下次碰到類似的環境刺激,我們就不會再出現舊有的習慣,自然而然會採用新的習慣了。
因此,當正念練習成為新的習慣,當我們有能力去拆解情緒感受和念頭,我們就脫離了自動化歷程。你可以不再反射性的對它們做出反應,而是能夠有空間做出有品質的回應,啟動大腦的前額葉,做出理性的回應。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精神病友返家團聚過年 醫列「注意事項」穩定情緒
(25 分鐘前) -
冷氣團來襲!醫示警「這些人」腦中風風險高1.3倍:出現5症狀別拖
(36 分鐘前) -
偏鄉復健守護者 聖馬楊鵑蔓榮獲「金點英雄」獎
(39 分鐘前) -
牙齒疾病治療、假牙製作、正顎手術再升級!口腔醫療3D+AI更精準
(53 分鐘前) -
饗饗食物中毒「不只諾羅」 1人手部驗出仙人掌桿菌
(5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