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無數選擇的結果!清華校長揭決定關鍵:看清「這點」最重要
大學讀的科系,很常直接或間接影響日後的工作和職涯發展,因此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會問我如何選擇科系。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就會想到小學時很流行的一個遊戲,遊戲名稱我已不記得,印象中似乎就叫做「算命」。
遊戲方式是準備一張細長的紙條,在紙條的一端畫下交錯分叉的長線,線的終點就是紙條的另一端,而不同的終點標注著不同的命運或結果,畫好後就把紙條捲起來,只留下起點的那一小段。
人生是無數選擇累積的結果
遊戲開始時,玩家的手指從起點出發,隨著自己的意志在紙捲展開下慢慢前進,每來到交叉點,因選擇的方向而朝不同的結果或命運前進,直到抵達終點。如果設計得更有巧思,還可以在半路加一些「掉落山谷」或是「中彩券大獎」等不同關卡,增加遊戲趣味。
終點可以是「你會成為大富翁」「你淪為乞丐」,或者是「你變成大明星」,當然也可以是「你有寫不完的功課」⋯⋯,結局各式各樣,一切都由創作者自由設計。
玩家事前可能全然不知終點會發生什麼事,也可能心裡有數,但直到抵達終點前,玩家不會知道結局是什麼。我對這個遊戲印象深刻,雖然是小學生玩的,但年紀愈大,就愈覺得這個遊戲與眞實人生有很多相同點。紙捲能畫的路線或結局非常有限,加上玩家經常不是設計路線的人,往往不知道有什麼結局。
每當來到交叉口,一旦選定一條路,玩家只能一路向前。你可以往回看,甚至可能後悔當初的選擇,忍不住想著:「要是選那條路就好了。」也就是說,一剎那的選擇,往往注定甚至改變了命運。生命不就是這樣嗎?
如果跟小孩一起玩這個小遊戲,可以讓小孩對於人生就是無數選擇累積而成的這件事,開始有些理解。我們不可能百分之百掌握人生的每一步,就連下一步往往也不在控制之中,或許有些選擇正好符合期待,但肯定有更多選擇和預期完全不同。
看清每個選擇背後的動機
如何選擇適合的大學科系,沒有一定的判斷標準,也很難量化,這或許要回到對自己的認識與了解。當年考慮大學要讀什麼科系時,我主要是按照喜好做選擇。我對科技、理工、醫學⋯⋯
這些領域的學問還算有興趣,雖然也喜歡藝文,可是自認不是這塊料,當成日常興趣還可以,眞的要從事相關工作,可能不是那麼適合。小時候很喜歡的課外讀物中,有一套「為什麼」系列叢書,書中提到許多日常生活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讓讀者也跟著產生好奇,然後提出解答。
在閱讀過程中,我開始學習對生活周遭的種種現象產生疑問,進而思考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跟我有什麼關係,更重要的是,透過思考「為什麼?」,我也問自己很多問題,進而愈來愈了解自己。我認為要發掘或培養專長,最重要的還是「認識自我」。
至於如何認識、了解自己,最重要也最簡單的方法,無非在出現疑惑或需要做決定的時候自問:「為什麼?」「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感覺?為什麼我要選擇這個?為什麼⋯⋯?」這些問題從來沒有標準答案。當我們處在不同的生命階段,答案就會不同,今天的你、20年前的你,還有30年後的你,回答同一個問題時,答案往往不會完全一樣。
因此只能在這一剎那,在當下的時空,好好認識並了自己的眞實需求。一個無法了解自我的人,很容易感到不安,就像偷東西,表面原因可能是匱乏,或是羨慕他人擁有的,但更深的層次在於看淸為什麼想擁有這個東西,是基於需要,還是因為產生了想要的欲望。
眞正需要深入了解的,是做出選擇的動機,而想要找出動機,就要眞誠不逃避的自問「為什麼?」,得到答案後,再接著從中找出另一個問題,然後繼續誠實的回答問題。如此反覆追問,事情就會愈來愈淸楚,內在想法也會愈來愈淸晰。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電子煙」淪隨身炸彈! 15歲男孩炸到「骨頭裸露在外」截手指
(46 分鐘前) -
回憶太多反傷記憶? 英國名校研究揭大腦自動刪除機制
(54 分鐘前) -
強烈冷氣團來襲當心 研究:染流感後「每10人1可能中風」
(1 小時前) -
不碰菸酒檳榔照樣罹癌! 他假牙磨出2cm潰瘍已是舌癌
(2 小時前) -
名人驟逝流感成網路話題! 注意1燒、2咳、3肌肉痠痛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