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1°
( 11° / 11° )
氣象
2025-02-08 | 優活健康網

「重度聽力受損」失智風險飆61%!醫教1招預防失智:護耳又能顧腦

失智症是大腦功能損傷的疾病,而聽力損失程度也會影響罹病風險。美國神經科醫師理查.瑞斯塔克《預防失智大作戰》一書中,分享失智症的相關科學與醫學常識,包括各種失智症的類型,並提供簡易的自我檢測法,幫助讀者促進大腦健康,從此遠離失智症。以下為原書摘文:

有3個人在討論寵物。

第1個人說:「我是狗派,其他寵物帶來的溫暖陪伴都比不上汪汪。」
第2個人說:「小時候,媽媽在家裡養了很多貓咪。所以我遺傳到了她對貓咪的偏愛。」
第3個人說:「我嘛⋯⋯我會傷害寵物。」

第1個人不可置信地說道:「你會傷害寵物?」
「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深愛寵物。」
在另一個場合裡,又發生了類似的烏龍事件,有位先生跟攝影師友人聊天。

攝影師:「給你看一些監獄的照片。」
某先生:「監獄?你沒事幹嘛去那裡拍照?」
「不是監獄,是煎——魚。」

最後還有一個例子。某先生跟妻子去參觀博物館,並在某個展間看見了一組獅子和
勇士的青銅雕像。妻子催促著他:「快看那個豬豬。」他仔仔細細地審視了整組雕像,然後說道:「我沒有看到豬的記號,這裡只有獅子跟勇士。」

「不是叫你看豬,是那隻獅子太雄偉了,一旁邊的勇士像看起來像侏儒。」聽錯話的情況確實很滑稽,但對於聽力有問題的人來說卻很難受。聽力差的人會搞錯說話者的意思,也無法掌握對話的脈絡,甚至誤解了對方的意圖,正如以為有人要「傷害寵物」。



聽力障礙增失智症風險

對於高頻聽力輕度或重度受損的人來說,這些誤會卻是家常便飯。在75歲以上的人裡面,大約有一半的人有嚴重的聽力障礙。2020年,刺胳針委員會的統計報告指出,在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因素中,聽力受損是最有可能改善的。

根據2023年的「美國健康和老年人趨勢研究」,自2011年以來,65歲以上、有中度至重度聽力受損的人,其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百分之六十一。義大利的精神病學家洛祖波內表示,中年人的聽力喪失是最重要、最可修正的失智症風險因素。

在《神經學》期刊的社論版中,洛祖波內博士闡述了她所謂的「認知耳」:「這個術語聽起來很新鮮,意思是說,除了耳朵和聽覺皮質外,其他皮質區也連帶著在處理聽覺功能。」

換句話說,聽力受損者除了聽錯話,也會解讀錯誤,因而出現不當的反應,就像前面提到的3個小故事。持續惡化下去的話,聽者的認知能力就會退化,最終導致失智症。

因聽力受損而罹患失智症的人口,每個國家都不一樣。在美國,聽損所引起的失智症案例數量低於其他國家。在一項縱向研究中,專家觀察了9412名巴西老年人,而聽損在失智症的肇因中排名第3,僅次於教育程度過低和高血壓。

種族和民族屬性對於罹患失智症的影響力較小,貧富差距的影響力也不大:最富有和最貧窮的地區間只相差百分之六。在這篇《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研究中,作者指出:「與高收入國家相比,巴西更應該從多個層面去預防失智症,包括教育普及、降低高血壓人口和改善中老年人的聽力問題。」

各國聽力受損的人口不同,原因還包括健保和醫療系統的普及性。在世界各地,外耳道中的耳垢是聽力受損最常見的原因。治療方法很簡單,就是清除耳屎就可以了。但像印度這樣的國家,由於其醫療資源不足,只能讓非專業人員用陽春的方式去完成這項工作。



矯治聽力受損防失智症

聽力正常的你在與人對話時,對方的聲音會刺激到你顳葉前部皮質的聽覺區。但是,若你因聽損而導致語言能力受損,那麼對方的聲音就會轉而刺激到你的前上顳葉皮質和後上顳葉皮質。此外,你的大腦也會啟動注意力和其他認知功能,牽涉到的區域包括額葉,尤其是左側額回。

其他腦區被啟動後,與人對話時你會覺得很辛苦,因為你必須更專心、更努力才能理解他人的話。這些額外的工作會占用到其他腦區,而後者原本是用來評斷、回應你所聽到的話語。這些效能降低後,你就很容易漏聽或聽錯對方講的話,也很難掌握細微的意思。

為了具體感受這種現象,想像一下你正在學習新語言。為了加強學習效力,你每周都會跟從西語區來的朋友聚會,而且彼此只能使用西班牙語交談。這些聚會是絕佳的學習場合,也非常具有挑戰性,老實說,還會讓你感到筋疲力竭。

為了聽清楚對方說的話,你必須非常專注,接著你還得設法用西班牙文表達你的回應與想法。聽損者與他人交談時,就像我們跟外國人練習對話一樣,聽跟說都要花費許多精力。聽錯話、誤解對方的意思,聽損者就會感到尷尬又難堪,甚至產生輕度的認知障礙,邏輯與思考能力受到影響;長時間持續下去,就會演變成失智症。

在聽損惡化的過程中,精神症狀也會出現。患者會聽到實際不存在的聲音或音樂,而且內容通常沒有任何意義。既然聽力受損很有可能會導致失智症,那麼使用助聽器當然是有幫助的。事實上,許多文獻都證明這是一項有效的策略。

為了公正起見,我要坦承一件事,本章開頭所描述的滑稽故事,主角就是我。這些事件發生在10年前,而我因此意識到我可能患有輕度至中度的聽力受損。我也因此去尋求專業的協助。現在我配戴助聽器,它們大大改善了我的生活品質。我懷抱著高度的期待,希望在矯治聽力受損後,就能預防早期的認知功能障礙,而後者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前兆。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