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編輯精選》精緻窮是什麼?不想再當落魄貴族:先建立「金錢儀式」
相信很多人都想透過閱讀充實自己,卻因為平時工作忙碌,難以抽出時間而放棄。《優活健康網》編輯部推出「編輯精選」,向你推薦編輯私心愛讀的好書,無論是心理勵志、投資理財、職場工作或是兩性關係,讓我們用全新閱讀視角,精挑好書與你一起分享!
「精緻窮」是什麼?
近幾年,台灣刮起一陣「精緻窮」的風氣。精緻窮是網路新興用語,形容低收入、高物慾族群,為了維持精緻生活經常入不敷出,常見行為包括買奢侈品、買名牌包、出國玩⋯⋯等超乎自身經濟能力的消費行為,甚至自嘲是「落魄貴族」。簡而言之,精緻窮的意思就是「活得精緻卻非真正有錢」。
從客觀原因來說,主要受到「通貨膨脹、低薪、產學落差」的影響。隨著通膨持續導致房價上漲,存錢也買不起房;其次,社會新鮮人起薪平均是35,500元,租房加上生活開銷幾乎無法存錢;還有,產學落差造成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在這樣的環境因素下,也容易讓人對未來感到焦慮,那還不如及時行樂。
從主觀原因來說,現代人容易受到同儕、社群影響,加上整個社會氛圍都在刺激外在消費,因而衍生出病態消費主義,甚至不小心就會踩到花錢地雷。例如,以「吃飯」來看,過去吃飯只求溫飽就好,現在則有許多餐飲的選擇,餐點更是精緻奢華。《成人世界生存邏輯》提及現代社會的通病,「多數人其實不是真的愛錢,他們只是希望透過展示財富,進而獲得社會認可罷了。」
為什麼年輕不該精緻窮?
吃飯總要去知名餐館、新手機上市馬上入手、身上掛滿潮牌服飾、三不五時社群就會發出國動態⋯你身邊也有這樣的「精緻窮」朋友嗎?明明追求高品質生活,存摺帳戶卻早已透支,明明窮得要死,還不斷借錢為精緻生活買單。如此「精緻窮」真的值得嗎?
《別在該理財的年紀,選擇放棄》指出,「所謂精緻,並不需要靠過度消費。」每天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這是精緻;擁有迷人的幽默感,這是高級的精緻;言行舉止讓人如沐春風,這是頂級的精緻,精緻生活可以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並非透過花錢來定義,別把自己活成精緻窮。
事實上,人生的本質本來就是「不精緻」, 如果不能擁抱這些粗糙的部分,我們就無法真正地接納自己,想要怎麼過一個精緻人生是取決自己,因為生命中最精緻的東西不在名牌專櫃裡,也不是我們所創造出來的假象,它不需要身外之物去點亮,只要靠自己就能閃閃發光。
擺脫精緻窮的方法
想要擺脫精緻窮,除了接納真正的自己以外,也要培養正確的金錢觀。許多人在嘗試戒除精緻窮的消費習慣時,很容易會出現一個迷思:「如果我很會花錢,就要努力省錢。」這個觀點並沒有錯,但強迫自己反而會帶來反效果,不如先嘗試建立金錢儀式。
《讓錢自動流向你》分享建立金錢儀式5步驟:
- 建立消費計畫
- 專注在用錢的瞬間
- 一天10分鐘的儀式
- 問自己用錢的理由
- 評估情緒分數
建立完金錢儀式後,就能培養正確的消費習慣,買東西前可以先思考,這個東西是需要還是想要,養成正確的消費觀才是最重要的。再來,可以培養財務管理技能,積少成多是大家都懂的概念,但能付諸實踐的人卻不多。
《省出一棟房》的作者陳泰源曾分享1招省錢技巧,就算是馬桶裡的錢也要撿起來用,手髒了洗手就好,反正沒人看見,千萬不要看不起10塊錢,因為10塊錢累積起來也是一筆財富,慢慢存可以存到100元、1000元、10000元。財富都是累積而來的,10元慢慢累積也能幫助我們擺脫精緻窮。
歡慶好友破5,000人!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填問卷抽獎送5,000元禮券!
最新健康新聞
-
-
北市獲配公費流感疫苗1萬1,160劑 明(2/20)起提供接種至疫苗用罄
(10 小時前) -
流感奪命病例攀升 醫提醒預防重症必做這件事
(11 小時前) -
情緒快到臨界點?心理師傳授「情緒容器」四招 化解負能量!
(12 小時前) -
流感疫苗就位!東縣2/20開打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