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忽快忽慢怎麼辦?學會「SHED」記錄心臟健康:協助醫師正確診斷
心房顫動常見心悸、無力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威佐指出,「心房顫動」是由左心房異常放電所引起,導致心跳不規則且多數時間偏快,常見引發心悸、無力、頭暈等症狀。若不加以控制,長期心跳過快會對心臟造成衰竭,並使得心房血液滯留,進而形成血栓,增加中風、心衰竭等嚴重併發症風險。
陳威佐說明,心房顫動的治療需從3個層面著手:
- 中風預防:心房顫動容易導致血栓形成,進而引發中風,因此需要使用抗凝血藥物來降低風險。
- 慢性病的整體控制:許多心房顫動病人同時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若僅針對心律不整進行治療,而忽略其他病症,將會影響整體療效。
- 預防心房顫動發作:部分病人會因心跳過快、心悸等不適症狀而影響日常生活,這時可視病情選擇使用藥物控制,或進一步接受「心導管消融術」來進行節律調整。
心房顫動的治療新選擇
花蓮慈院日前引進「脈衝場消融術」設備,利用極短時間釋放高壓電脈衝,選擇性電溶異常心肌細胞,達到心臟精準醫療的成果,也成為心房顫動的治療新選擇。
陳威佐表示,因為不同細胞對應的脈衝場電壓不同,設定針對對應心肌的電位,快速、準確的消融目標區域,不僅不會傷及周邊組織導致食道灼傷、橫膈神經麻痺與肺靜脈狹窄等併發症,還能大幅提升安全性,且相對傳統電燒減少27%復發風險。
該如何預防心房顫動?陳威佐分享,可以透過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控制慢性病、避免飲酒過量、戒煙及維持理想體重等方法來預防,最後則是提醒民眾,若出現胸悶、心悸、疲倦或暈眩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以利進一步診斷與治療。
SHED記錄心臟健康
心跳忽快忽慢怎麼辦?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謝仁哲分享,民眾可以用手機或者紙筆將當時狀態記錄下來,可以依照SHED來記錄,這些都是能協助醫師進行診斷的重要資訊。
- 症狀:紀錄有那些症狀
- 心跳脈搏速度:紀錄心跳是否規律
- 吃:紀錄吃什麼食物或藥物
- 做什麼:紀錄當時做什麼事情
謝仁哲指出,若仍感覺心跳還在不正常時,到鄰近的診所、醫院做心電圖,能協助醫師做出正確的判讀。但有些病人還來不及做心電圖,或是裝置心電圖監測記錄器也抓不到心臟亂跳時,這時可考慮使用相關智慧健康監測工具,不僅能監測心電圖,也可以隨時監測心臟健康。
按壓內關穴保養心臟
平常如何保養心臟?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副主任王健豪指出,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心、血、脈密切關聯,面目脈管豐富,所以心氣的盛衰,可以從脈搏的變化和面部色澤的表現反應出來。
王健豪表示,心臟健康與個人的身體體質有關,需針對每個病人的不同證型進行個別調理。特民提醒民眾,平常要避免暴飲暴食,保持適當運動及充足的休息,飲食則遵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的原則,以維持身體的精氣與氣血。
王健豪建議,針對心臟的穴位按摩,可以按壓位於在手腕內側第一腕橫紋向上兩寸,兩筋之間貼近橈側肌腱的內關穴,不僅能緩解心絞痛,也可以改善嘔吐、暈車、呃逆、失眠與焦慮等問題。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小心違法!民眾網售藥品醫材如一條根藥膏、吸鼻器最高罰200萬
(1 小時前) -
外縣市麻疹確診者曾赴台中活動 中市衛生局籲提高警覺、注意健康
(1 小時前) -
內視鏡超音波 消化道器官的「透視鏡」
(2 小時前) -
【視界危機3-1】不是戴眼鏡就好!高度近視當心視網膜病變 定期檢查是關鍵
(3 小時前) -
【視界危機3-3】青光眼是視力惡化的沉默殺手 高度近視者更要警覺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