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 優活健康網
吃花生小心黃麴毒素!毒物專家教正確保存法:開封後必做「這步驟」
花生醬、水煮花生、花生湯圓⋯⋯,不管是主角或配角,花生角色討喜,加上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不過,台灣高溫潮溼,毒物科醫師提醒,若未妥善保存,花生易孳生黴菌,進而可能產生真菌毒素汙染。《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花生製品的食安問題,購買花生及其製品,開封後應儘早食用完畢。
「黃麴毒素」為一級致癌物
花生製品開封後應儘早食用
「黃麴毒素」為一級致癌物
根據研究,花生製品中最主要的真菌毒素汙染物質為黃麴毒素或赭麴毒素A,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黃麴毒素列為一級致癌物,無耐受量,且無法藉由加工製程去除;至於赭麴毒素A,則會影響腎臟功能,可能引發急性腎衰竭以及腎小管壞死等病變。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黃麴黴菌生長在25度以上的溫暖潮濕環境,目前存10幾種黃麴毒素,主要類型分為B1、B2、G1、G2,其中以B1型毒性最強,見於五穀雜糧類、堅果類、豆類、中藥材或乾貨,其中花生製品風險最高,如保存不當,容易孳生黃麴黴菌、黃麴毒素。
顏宗海說明,黃麴毒素耐高溫,必須超過280度,才會被破壞,換句話說,如果食物被汙染,煮熟後食用,仍會中毒。建議消費者酌量添購花生製品,以小包裝產品為主,避免添購過量,吃不完,導致變質,另留意是否為真空包裝,以及食品標示、有效期限、建議存放溫度等訊息。
花生製品開封後應儘早食用
食藥署建議,民眾購買花生及其製品時,除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之外,更要特別注意包裝的完整性,購買回家後,應置於密封罐、袋內免於受潮,同時開封後應儘早食用完畢,或存放於冰箱維持低溫,以降低黴菌生長。
顏宗海指出,如果偶爾攝取遭黃麴毒素汙染的食品,症狀可能不明顯,但長期之下將影響肝功能,甚至誘發肝癌。建議,吃不完的食品應密封,避免受潮,並放進冰箱,若味道與口感變質或腐敗,就應丟棄、不可食用。
為加強花生製品管理,食藥署發布「花生及其製品製造業者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之指引」,範圍包括,製作花生原料、花生製品,都可參考此指引,管理要點分述如下:
- 加強原料驗收:乾燥莢果水分含量宜控制在10~12%;花生仁/片水分含量建議控制在8%以下;並以低溫方式貯運。
- 管控貯藏條件:以低溫、乾燥方式貯存為宜,相對溼度宜保持在55~65%之間。
- 成品檢測:應確認符合相關衛生標準及品保條件後,始得出貨,必要時可藉由金屬檢測作為金屬異物偵測之措施。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咳嗽一直好不了怎麼辦?中醫師教你分辨體質調理 這些地雷日常別再踩
(19 分鐘前) -
兒童要防假性近視變成真性近視!醫:不同年齡階段,選擇最適合視力矯正方式
(24 分鐘前) -
拉肚子要禁食、喝運動飲料? 醫曝「這些處理方式」恐讓病情更嚴重
(29 分鐘前) -
與死神搶命!康橋重傷學生輸血百餘袋逾6000毫升,彰基搶命5小時成功脫險
(53 分鐘前) -
台灣羅氏攜手台灣東洋 為癌症精準醫療發展添動能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