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婦脊椎狹窄,腰痛又腿麻!醫揭3類人是高危險群:避免常搬重物
經朋友介紹至仁愛長庚醫院骨科部部長黃贊文門診檢查,發現其原本固定的腰椎上方鄰近節,出現新的椎管狹窄而導致神經壓迫。後轉至該院微創脊椎中心,進行「微創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術後當天即能下床,隔天出院,1週後恢復日常生活,經約1個月休養後便能再次擺攤。
常需彎腰搬重物恐壓迫脊椎神經
黃贊文表示,「鄰近節脊椎狹窄症」常見於曾接受脊椎融合手術後又經常彎腰搬重物的病人。由於已固定的椎體無法活動,會使壓力轉移到鄰近椎節,導致鄰近椎節退化而產生新的椎管狹窄壓迫神經。若無滑脫或不穩情形,可考慮微創內視鏡神經減壓手術,免除大傷口與肌肉破壞。
負責手術的仁愛長庚醫院微創脊椎中心主任李建穎表示,傳統手術雖也能有效治療此症,但傷口會比第1次開刀時還要來得大。除了要移除原先固定的骨釘以外,還要往上多固定1~2個椎體做延長融合,對正常組織和肌肉會造成很大的破壞。
此外,李建穎進一步指出,原先開刀過的部位其組織也可能會有沾黏情形,更增加手術困難度。病人的恢復期較長,且會出現背部肌肉無力的問題。這些情況常常會造成病人害怕再次進行手術。
內視鏡微創手術助神經減壓
李建穎說明,上述個案林太太的鄰近節脊椎狹窄症,經檢查後並無脊椎不穩定的狀況,因此建議使用「微創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手術」,僅需在背部開1個0.8公分左右的小傷口,透過高解析度的內視鏡影像系統,手術器械便能精準移除林太太增生的骨頭、椎間盤和黃韌帶,解除神經的壓迫。
李建穎提到,由於高解析度的內視鏡影像系統,可以清楚放大手術影像,在手術過程中有效減少出血量和避免正常組織受損,大大降低手術併發症和後遺症的風險。
3類人是高危險群
李建穎說明,姿勢不良、體重過重及過度使用腰椎負重的人是屬於脊椎狹窄症的高危險群。當接受手術治療後更應該好好保養身體。隨著年齡增長,椎間盤退化、黃韌帶變厚和關節骨刺增生等都可能造成「鄰近節脊椎狹窄症」引發相關症狀。
李建穎提醒,若再次出現持續的背痛、間歇性跛行、下肢麻木甚至行走困難,應盡早就醫,接受專業檢查及治療,以免症狀惡化影響生活品質。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
28歲女健檢意外揪出甲狀腺乳突癌 醫:這些特徵要當心
(2 小時前) -
風鈴守木・心靜之森 嘉市2025富邦家庭照顧者喘息之旅 愛木村
(3 小時前) -
6旬男罹腸癌4年來復發轉移 南投醫院溫熱療法成功克癌
(3 小時前) -
二尖瓣逆流治療新選擇!心臟不停跳微創修補,提升二尖瓣修補成功率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