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對我真的不好,可以不理他們嗎?前社工揭「1關鍵」對自己負責
爸媽對我不好,可以不理他們嗎?
「我爸媽對我真的不好,我可以不理他們嗎?」這是我最近收到的一則粉絲私訊。她說,雖然大家都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她真的感覺自己從小到大被父母傷害很多。她很糾結,是不是不理父母,就是一個「不孝」的人?
這讓我想起一位合作夥伴的故事。那天我們在聊工作,他忽然說起一件很私人的事。他說,他從28歲離開家後,就再也沒有和家人聯絡,至今已經過了15年。我當下其實滿訝異的,因為我們平常都是工作交流,沒什麼私人話題。但他說,他願意跟我分享,是因為覺得我不會批評他。
他說,過去他只要跟別人提起這件事,幾乎都會被勸:「你要放下啦,這樣太可惜了」「還是家人最重要」這類話。但我那天只跟他說了一句話:「我知道,大部分的家庭都不是電視劇裡那種溫暖模樣,反而是人生中最容易讓人受傷的地方。如果這樣的距離,能讓你比較舒服,那我覺得你很勇敢。」
他問我為什麼會這樣想?我跟他說,其實這是我年輕時做社工實習時,學到的一課。那年我在保護管束的個案中,遇到一位看起來很冷靜的孩子。我試圖鼓勵他,說:「你應該要努力一點,不要讓父母擔心。」
他回我一句很淡然的「我會想一想」。但當天晚上,我的督導把我叫過去,問我:「你有看完整個個案紀錄嗎?」我說我只看了部分,還沒看完。他只回我一句:「今天請你回去把所有紀錄完整看完,然後再想想你今天說的話,有沒有需要修正。」
沒有人能定義「什麼才是對的親情」
他的父母從他有記憶開始就不在他身邊,因為都在監獄裡進進出出,真正陪伴他長大的人,是他的祖父母。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們永遠不該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的人生選擇。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曾經經歷過什麼樣的痛。
我把這個故事也分享給那位合作夥伴,我跟他說:「我相信你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長時間思考才做的決定。如果有一天,你覺得自己夠強大、能面對曾經的傷,那時候你再決定要不要重新聯絡家人,也許那是一種『和過去的自己和解』的方式。」
他沉默了幾秒,最後說:「謝謝你。從來沒有人這樣對我說過話。」那一刻我心裡也很感動。
雖然我沒有走上專職社工這條路,但我想,人生的經歷從不會白費。念了6年社工的我,今天還是能在生活裡,用一段話,給身邊的人一點點力量。
所以如果你也在思考:
「我是不是該切斷和原生家庭的聯繫?」
「我是不是很壞,很不孝?」
我想告訴你——沒有人能替你定義「什麼樣的距離才是對的親情」。
你是你人生的船長,你有權選擇跟誰靠近、跟誰保持距離。只要這個選擇,是為了讓你更平靜、健康地走下去,那就已經是很負責任的決定了。願我們都能不批判、不指責,學會尊重每個人療傷的方式。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
關山天后宮浴佛節推廣健康生活 衛生所宣導吸菸有礙健康受好評
(3 小時前) -
男子突發呼吸困難 檢查竟是皰疹性腦膜炎
(3 小時前) -
向白衣天使致敬 嘉縣護理師公會慶護師節
(4 小時前) -
慶祝2025年國際護師節表揚優良、資深護理人員 黃敏惠獻上祝賀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