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指數多少才正常?PSA高就是癌症嗎?醫教你「報告這樣看」才對
一位南部的中年牙醫師,因為攝護腺PSA數值長期都偏高,檢查在每毫升4~5納克左右。醫師先幫他做了攝護腺核磁共振檢查,再針對懷疑的位置做切片,結果是良性。
由於長期觀察攝護腺指數PSA沒有持續上升,加上又有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他不想長期吃藥,不過他的攝護腺大概只有接近40克,並不是很大,擔心傳統攝護腺刮除手術會有膀胱頸或尿道狹窄的問題,經過仔細溝通衛教,最後病患選擇了「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
3個月後再追蹤攝護腺指數,PSA數值已從4.23下降到0.93,且排尿跟術前比較起來順暢很多,也不用再吃攝護腺的藥物了。但這位患者的情況還是需要長期追蹤PSA,經過1年的追蹤,目前PSA仍然保持正常。
攝護腺癌是全球男性第2常見的癌症,是台灣男性的第5大死因。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因此定期檢測是提早發現與治療的關鍵。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是目前最常用來篩檢攝護腺異常的重要指標。
PSA是什麼?數值高就是癌症嗎?
PSA是一種由攝護腺上皮細胞分泌到血液中的蛋白質,影響PSA的因素很多,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發炎、運動後、射精後、肛門指診後等,指數都可能上升。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PSA濃度很低,但當攝護腺組織受到刺激或破壞時,PSA濃度會上升。
常見影響男性PSA值上升的原因包含:
- 泌尿道感染
- 攝護腺發炎
- 良性攝護腺肥大
- 攝護腺癌
- 騎腳踏車
- 射精
- 年齡
- 侵入性醫療行為:侵入性肛門指診、攝護腺按摩、攝護腺超音波、攝護腺切片或膀胱鏡檢查,以及手術、放射線治療、放置導尿管
另外,長期服用治療雄性禿的生髮口服藥適尿通或波斯卡,會使PSA值下降;須將病患抽血檢驗的PSA乘以2~2.5倍當成其真正的PSA數值。因此在判讀PSA值時,這些因素都要考慮在內。
PSA高不一定就是攝護腺癌,同時,攝護腺癌患者也不一定PSA就會大於每毫升4納克。
我該接受攝護腺切片嗎?
一般來說,只要攝護腺指數大於4,肛門指診有硬塊,就符合攝護腺切片的適應症。台灣人攝護腺癌發生率雖然較西方國家低,但是一旦發現,惡性度卻高於國外,因此,對PSA異常的情況要特別加以重視。
泌尿科醫師會評估病人的年齡、過去病史、肛門指診檢查結果及身體狀況後,考慮是否進一步接受經直腸超音波導引下攝護腺切片檢查,對切片的併發症有疑慮者,可以考慮做攝護腺核磁共振檢查。
此外,由於經直腸超音波導引攝護腺切片還是有少數風險,如發燒、血尿、血便,極少數的情況下最嚴重會出現敗血性休克,因此對於是否需要切片,會從以下4大輔助指標來判斷:
1. 依年齡調整PSA的參考數值
PSA的製造及分泌受男性荷爾蒙的影響很大,男性絕大多數在青春期後才可在血清偵測到PSA。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荷爾蒙及攝護腺大小都會改變,PSA的正常值會隨著年齡逐漸上升。
根據泌尿科學會建議,正常男性的PSA標準值應如下:
- 40~50歲:介於每毫升0~2.5納克
- 50~60歲:介於每毫升0~3.5納克
- 60~70歲:介於每毫升0~4.5納克
- 70~80歲:介於每毫升0~6.5納克
由此可知,60歲以下男性的PSA正常範圍一般低於每毫升4納克,但如果1位45歲的病人PSA數值測出來是3,或是50歲的病人測出來是3.8,仍需懷疑是否有罹患攝護腺癌,並建議進一步接受肛門指診、切片檢查或核磁共振。
2. PSA上升速率
追蹤PSA數值上升速率至少1年半,若平均上升速率小於每年每毫升0.75納克,其良性機率較高。一般臨床上認定,若PSA每年上升每毫升0.1納克以上,則罹癌的可能性相對較高。
3. PSA自由型 / 全部比例
在1991年,自由型PSA被發現。透過得知free PSA佔據全部PSA的百分比,可以更準確地協助醫師診斷攝護腺癌。
在血液中,有某些特定的PSA是不與蛋白質結合的,即被稱為fPSA。一般來說,在有癌症的情形下,fPSA佔tPSA的比值會降低;因此,如果低於某一特定值,代表有癌症的可能性增加。以目前常用的Free / Total PSA Ratio來說,如果數值大於0.25,則良性機率較高。
4. 前列腺健康指數
血清中有許多游離攝護腺特異抗原,為PSA前驅物ProPSA。前列腺健康指數結合了多種血清攝護腺抗原指標,輔助診斷攝護腺癌與良性的攝護腺疾病。當PSA在每毫升2~10納克、PHI大於40時,平均罹癌機率為44%。
PSA值越高,癌症機率越高
研究顯示,血清PSA濃度升高與攝護腺癌風險有密切關聯。而在大規模研究,如攝護腺癌預防試驗中也發現,即使PSA低於每毫升4納克,仍有15.2%的男性經切片後被診斷出攝護腺癌。而PSA值越高,發現高惡性度癌症的機率越大。
根據PSA數值可初步判斷罹癌風險:
- PSA小於每毫升4納克:一般被視為低風險,但不排除癌症。
- PSA介於每毫升4~10納克:中等風險,即癌症機率約25%。
- PSA大於每毫升10納克:高風險,即癌症機率超過50%。
此外,PSA倍增時間與自由PSA比率也被證明能提高診斷準確率,特別是在灰色區域中。
何時須進行攝護腺切片?
不一定,並非所有PSA升高的患者都需要立即進行切片。依據2024年歐洲泌尿科學會指南,建議需考量攝護腺切片的情況包括:
MRI結果正常可考慮延後切片
目前,核磁共振攝影已成為重要的輔助診斷工具。研究顯示,使用MRI可以提升高危險癌症的偵測率,同時降低不必要的切片。若MRI結果正常,可考慮延後或避免立即切片,減少侵入性檢查所帶來的風險與焦慮。
總結:
- PSA檢測是早期篩檢攝護腺癌的重要工具,但需結合其他臨床資料判讀。
- PSA升高不一定代表癌症,需進一步評估,必要時安排MRI或切片。
- 攝護腺切片適用於高風險情況或影像異常者。
- 定期追蹤與專業諮詢,是保護攝護腺健康的關鍵。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
視網膜剝離黑幕感「眼前黑一半」!醫籲:留意近在眼前3大警訊
(49 分鐘前) -
常吃「1類食物」易罹巴金森氏症 早餐穀片、三合一咖啡都上榜
(59 分鐘前) -
78歲翁撞死3人慘劇 專家:每三年體檢換照不夠!該加道路實測
(1 小時前) -
不是閃到腰!男腰痛求醫檢查 驚見1.5公分結石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