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 優活健康網
健檢發現膽結石,需要開刀嗎?醫揭出現「這些症狀」可能要動手術
一名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的男性,因右上腹疼痛及高燒送醫,經診斷為急性膽囊炎,治療後返家休養。不料1個月後病情急轉直下,再度出現腹痛、黃疸、反覆高燒及畏寒等症狀,入院時甚至已有嗜睡現象,經診斷確認為「肝囊腫二度感染形成肝膿瘍」,所幸在接受內視鏡取石與膿腫抽吸治療後,病況逐漸穩定。
肝囊腫即為肝水泡
肝囊腫二度感染險敗血症
黃疸、灰白便快就醫
肝囊腫即為肝水泡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智翔指出,「肝囊腫」俗稱肝水泡,充滿液體的囊狀物出現在肝臟中,在臨床上頗為常見。大多數的肝囊腫都是沒症狀,少數因為囊腫變大,對週圍器官產生壓迫時,則會出現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及嘔吐的情形。
張智翔表示,膽囊的功能為儲存肝臟製造的膽汁,當身體需要消化脂肪時,膽囊會收縮,將膽汁經由膽管送入腸道。長期下來,若膽囊內膽汁濃縮或流動不順,可能因體質關係而逐漸形成膽結石,這些結石隨膽汁流動至不同位置,可引發各種併發症:
- 急性膽囊炎:結石阻塞膽囊出口。
- 黃疸/急性膽管炎:結石卡在膽管中。
- 敗血症:細菌上行感染至肝臟而未受控制,便可能發展為敗血症。
肝囊腫二度感染險敗血症
張智翔表示,個案曾因急性膽囊炎住院治療,當時即發現其黃疸情形,懷疑膽管可能已有阻塞,並建議儘早處理膽結石,但病人及家屬考量整體身體狀況較為虛弱,決定先不手術。未料病情再度發作時症狀更加嚴重,除典型腹痛外,還出現皮膚與眼白明顯變黃、尿色加深、高燒及畏寒,甚至出現嗜睡情形。
張智翔進一步表示,當膽管被結石阻塞,膽汁無法順利排出,細菌可能由腸道逆行侵入肝臟,若肝臟內原已存在良性囊腫,便可能成為細菌溫床,進而引發「二度感染性肝膿瘍」。這類併發症雖較為少見,但若未及時治療,尤其對年長且患有糖尿病等高危險群而言,容易發展為敗血症,千萬不可輕忽。
黃疸、灰白便快就醫
張智翔指出,膽結石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包括肥胖、女性、40歲以上及有生育經驗者為常見高危險群。民眾若在健檢中發現膽結石但無明顯症狀,可先觀察;但若出現典型症狀,如飯後右上腹痛、黃疸、灰白便或急性發炎反應,應及早處理,必要時進行膽囊切除手術,以避免病情反覆惡化或引發更嚴重併發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智慧醫療落地臺東 馬偕醫院、臺東大學、工研院三方簽署合作
(1 小時前) -
自己的癌症自己救》你真的了解自己的癌症嗎?醫師揭7大關鍵,即使「第四期」也不代表沒救
(2 小時前) -
精準醫學》這些健康習慣,其實正在悄悄養出癌症?醫師打臉你我都信的防癌法
(2 小時前) -
屏東八月「醫」起!屏醫攜手高醫提升就醫品質
(2 小時前) -
8成年輕人因青春痘陷焦慮 僅5%就醫!知名網紅「誤信偏方」慘變敏感肌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