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肺癌患者沒抽菸習慣!肺癌權威揭「3件事」才是降低死亡率關鍵
肺癌防治實現「健康台灣」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4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肺癌已連續21年高居癌症死亡人數首位,占癌症死亡總人數五分之一,且肺癌在發生人數、死亡率等,均為所有癌症之最。所以說,肺癌防治是實現「健康台灣」的關鍵,更是達成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目標基石。
近期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促進並優先整合肺部健康策略決議」,明確將肺癌納入全球健康優先議題,並建議各國政府應將下列重點納入政策推動優先事項:
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指出,目前台灣的肺癌防治政策正朝向「整合健康計畫」與「提升藥物可近性」2大方向邁進,這需要政府與各界攜手合作。為擴大篩檢效益,政府已持續優化肺癌篩檢政策,包括自2025年起放寬篩檢年齡與資格條件,讓更多高風險族群受惠。未來將持續深化跨部會整合與政策創新,強化早期肺癌偵測與提升早期治療可近性,朝健康台灣的願景邁進。
LDCT篩檢翻轉肺癌診斷期別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7月1日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利用較低的輻射劑量,可以完整掃描整個肺部,能夠有效提升肺癌的早期診斷率,從而改變肺癌的診斷期別。
一般大眾認為肺癌只有抽菸才會得,事實上,在台灣超過6成的肺癌患者沒有吸菸習慣,這也突顯肺癌風險不僅限於吸菸族群,包括空氣污染、職業暴露、家族史,甚至基因變異等因素同樣重要。因此,將非吸菸者和有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納入LDCT篩檢非常重要。
中央研究院楊泮池院士指出,對比LDCT篩檢計畫前後所找出的確診個案,第4期病患從50%降到7%;第1、2期病患從33%增加到78%,肺癌診斷期別已顯著翻轉,研究也顯示篩檢帶來的轉變預期可降低53%肺癌死亡率。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則表示,隨著LDCT篩檢的普及,更多病人能早期發現肺癌,掌握關鍵治療時機,在這樣的篩檢成果基礎上,下一步的挑戰是如何確保病人能順利接軌精準診斷與早期治療,若持續努力相信可以大幅提升肺癌防治效能。
肺癌的預後與確診期別高度相關,第1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第2期也有超過6成,但若延誤至第4期才確診,存活率將驟降至約1成2,因此,提升肺癌防治成效的關鍵,就在於把介入的時間點往前推。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中山附醫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志毅指出,提升肺癌防治成效的關鍵在於早期介入,應全面擴大早期篩檢的覆蓋率,提升基因檢測與治療的可近性,確保病人在確診後能及時銜接有效治療,進而改善預後。
不過,隨著早期肺癌的發現率逐年提升,健保對相應治療的需求也同步增加。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副院長黃明賢分析,晚期肺癌的治療已在健保資源支持下逐步完善;然而,早期肺癌的輔助治療仍未與國際指引充分接軌,建議政府應優化健保對早期肺癌的資源配置,以彌補診斷後治療銜接缺口。
針對早期肺癌的輔助治療,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王金洲表示,雖然手術切除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但若能結合積極的輔助治療策略與長期追蹤,將有助於降低復發與轉移風險,進一步延長病人存活期。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找不到感染病因?感染病原基因定序檢測輔助醫師精準用藥,助患者脫離險境
(5 小時前) -
28歲壯男胸悶胸痛掛急診 一檢查竟是心肌梗塞
(8 小時前) -
「懶得保養」小心釀皮膚危機!醫曝男性護膚4大誤區 做好3點改善
(8 小時前) -
日本輸了!摩納哥「百歲人瑞比例」世界第一 台灣排名贏過英美
(9 小時前) -
喉嚨乾癢、咳不停如何舒緩? 8種「潤喉飲食」助開嗓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