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沒打呼,也會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醫揭「沒明顯打呼症狀」這類人當心
逾3成失眠患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台約有200萬人長期受慢性失眠困擾,平均每5人就有1人深受其苦。許多人以為失眠只是壓力過大所致,但亞東醫院耳鼻喉暨頭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洪偉誠表示,其實有部分患者背後真正原因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洪偉誠說明,根據《臨床睡眠醫學雜誌》研究指出,高達30~50%的失眠患者同時合併OSA,稱為「共眠煞」,這類患者往往沒有明顯打呼聲,極易被忽視,因而延誤治療。
COMISA慢性病、腦退化風險高
洪偉誠指出,打呼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但有些人尤其女性不打呼或聲音不大,因此難以被診斷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洪偉誠提到,共眠煞患者以女性較多,根據衛福部統計,60歲以上女性超過5成有共眠煞情況,睡不好、易焦慮、影響白天生活,也容易因荷爾蒙變化而加重病情。
洪偉誠提醒,睡不好的共眠煞病患罹患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症、腦部退化的風險都高於一般人。如有出現輾轉難眠、頻繁醒來、睡醒後仍十分疲倦以及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即使沒有打呼,也應立即至耳鼻喉科或胸腔科就診。
「相較於單純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共眠煞患者因同時飽受失眠困擾,初期常對正壓呼吸器產生排斥感。」洪偉誠建議,患者應保持開放心態,依個人習慣與睡姿挑選合適的機種與面罩,並同時養成規律的睡眠模式,才能有效改善睡眠與生活品質。
女性沒有打呼症狀恐忽略病情
洪偉誠強調,許多職業婦女為兼顧家庭與工作,往往將失眠歸因於壓力或年齡,卻忽略潛在的「無聲缺氧」,特別是沒有打呼的女性,更容易被誤診為焦慮或單純失眠,只接受藥物治療。
科林睡得美睡眠技師主任陳奕潔表示,若長期失眠未改善,應及早接受專業睡眠檢測,居家檢測僅需在家睡1晚即可完成,不必住院,便能評估睡眠狀況。越早面對並接受精準治療,就能越早提升睡眠品質,降低多種疾病風險。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大花曼陀羅誤認野菜 臺東衛生局籲勿隨意採食
(7 小時前) -
失智症預防宣導 二林基督教醫院凝聚社區力量
(7 小時前) -
曹賜斌醫術揚名全球!俄羅斯女子飛來高雄除白疤 國際白疤中心爆紅
(8 小時前) -
青少年沉迷線上遊戲 醫:暑假後「網路成癮」就醫增一成!
(9 小時前) -
腸道竟藏預防失智關鍵? 台灣團隊登國際期刊PNAS
(10 小時前)